Return to search

宗教詞彙在二十世紀末俄語中的實用性 / Actualization of Russian Confessional vocabulary in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俄語詞彙組成中快速變化的問題長久以來就受語言學家關注。在二十世紀末,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和國家法律、社會文化生活等領域激烈變動之故,俄語詞彙問題的變化之研究,特別具有意義。社會因素影響語言整體狀態,及其運用之特性。許多語言學家都指出,最重要的改變表現在語言的詞彙語義體系上:很多語言過程由於過度快速變化,學者們甚至來不及分析及理解。

目前已存在很多關於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語義體系狀態研究之學術文獻:О.П. Ермакова、Е.А. Земская、Ю.Н. Караулов、В.Г. Костомаров、Г.Н. Скляревская等學者在研究中都提到新時期詞彙發展的共同問題;Н.С. Валгина、Е.А. Земская、О.В. Загоровская、И.А. Стернин等人則在著作中研究二十世紀末詞彙積極發展的過程。此外,個別詞彙的來源和主題的共同性也受到學者們注意。例如В.М. Китайгородская完整描寫經濟類詞彙,Л.П. Крысин則投入於外來詞彙之研究;Г.А. Заварзина的研究範圍為社會政治類詞彙;Е.В. Горчакова則有許多和電腦語彙相關之論述。

於此同時,近期以來尚未出現與社會意義相關詞彙的整體研究。這首先是無論在主題或時間上受限的詞彙。本研究之現實意義就在於從俄語詞彙組成的分層中,挑出至今尚未受到全面研究的宗教詞彙這一層面做為分析對象。宗教詞彙這一層面長期以來因為超語言因素而處於詞彙語義體系之邊緣,但也為這些超語言因素,使得二十世紀末宗教詞彙積極發展。

研究的新要點可作為研究客體的不足性,研究客體的社會意義會獲得大幅成長。 由於研究對象尚未受到充足研究,因此本論文學術創新之處就在於表現重要之社會意義。

論文研究目的在分析二十世紀末語言當中宗教詞彙的狀態,並賦予它詞彙語義特性。該目的之訂立,有助於以下完成以下課題:
1) 總體描述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主要發展過程;
2) 從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語義體系變化的語境中,判斷詞彙積極發展過程之特點;
3) 描述構成宗教詞彙之名稱的詞彙語義特性;
4) 展現宗教詞彙在積極與消極語彙中的重新分配;
5) 從詞語語義結構和語言單位個別意義之語義結構等層面,分析繼之而來之詞彙的語義變化。

本論文研究對象為以下辭典中挑選出來的宗教詞彙:
1. Г. Н. Скляревская編,《二十世紀末俄語詳解辭典:語言變化》(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онца ХХ в. Языковые изменения / Под ред. Г.Н.Скляревской. РАН. Институт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 СПб.: Фолио-Пресс, 1998.)
2. Г. Н. Скляревская編,《當代俄語詳解辭典。二十世紀末之語言變化》(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Языковые изменения конца ХХ столетия / Под ред. Г.Н.Скляревской. – М.: Астрель Аст, 2001.)

選擇這些辭典做為論文實際分析語料,係因它們在記錄詞彙單位時,考量了二十世紀末俄語發展的過程。

除了上述語料依據外,在分析語料,或描寫詞彙單位意義的語義變化時,論文作者將觸及其他辭典。

為解決本論文所訂立之課題,將依循以下之研究方法:
1)語言學紀錄法:觀察、對比、總結等方法的運用,有助於研究層面(其中包含數量層面)之總體描繪;突顯語言積極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質量變化;進行語料之分類,以解決論文訂立之課題。
2)對比分析法:此方法有助於思考二十世紀末俄語中宗教詞彙之快速變化過程,以及個別詞語在詞彙語義結構上的變化。
3)成份分析法:該方法有助於深入瞭解詞語語義,及義素層面語義的變化。

以上各種方法之運用,目的在概述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發展之相關研究文獻,並描繪與宗教詞彙相關之較典型的語義轉變。

論文實際意義。研究成果:可運用於各種當代俄語課程之講授中;可做為編纂詞典的基礎;可做為教授外國學生當代俄語的教材。

論文架構。依據研究目的及課題,將論文分為序論、兩章、結論、參考文獻等部份。

第一章-《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語言過程之論述》。

俄語詞彙是系統結構性的組成,以自身成份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為特性。詞彙語義系統的特性之一在於其成份的變動性,及超語言學和語言原因。在不同時期中,詞彙系統的變動性是不同的。然而,詞彙語義系統保存了自己的穩定性。Н.Я. Шведова論證了語言穩定性的條件,她認為,詞彙系統的安定性「被保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並在任何形式或語義構詞過程、在內部和外部群組移動、及外部壓力推進的影響下,都不會改變……」

當代學者,如Костомаров.В.Г, Швейцер.М.В., Скляревская則證實了語言穩定性所有條件已遭毀壞。他們指出,二十世紀末語言中積極動態發展的首要原因是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科學等超語言因素。所有這些因素導致本論文研究時期俄語的快速發展變化。其中包含︰
1)根據學者們的說法,大量進入俄語的外來詞場帶有無法控制特性;
2)該時期俄語詞彙成份的擴展,亦即大量的新字、新詞等,都反映了新的社會生活
現實;
3)很多反映蘇聯現實及不符合當代生活型態的概念,因此移轉至詞彙系統的外圍;
4)很多詞彙單位不再具備意識型態,社會對其之評價標準也因此產生變化;
5)重新評價和社會經濟、社會政治重組相關的詞彙層面之意義;
6)賦予先前不具現實意義的詞素新意義;
7)有效率地利用從不同範疇的字擴充標準語-是極其具有專業性的範疇。積極擴充
不同領域之社會標準語。其中包含狹隘的專業語彙、某地域專用詞彙,以及某社
會階層使用的語彙。

這些語言過程將被寫在第一節《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的主要語言過程》之中。

第二節《二十世紀末語言詞彙單位的現實化》之內容描述如下。語言符號的現實化過程對不同時期語言詞彙整體的組成狀態有很大影響。在本論文研究的時期裡,這個過程具有特別意義,此時期大量的詞從由消極詞彙變成積極詞彙,從小眾範圍到大眾使用,有著本質上的轉變。而現實化過程的理論意義不只於此過程尚未得到語言學家足夠的理論描述,還在於本論文之研究對象之社會意義在當代現代社會生活明顯增強。

第二章-《宗教詞彙中的詞彙語義特性》分為兩節。第一節《宗教詞彙的基本主題群組》連結主題共同性,把研究詞層作稱名分類。例如︰
1)世界宗教(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印度教……等);
2)教會的附屬品和祭祀的東西(祈禱書、十字架、聖像、聖骨……等);
3)教會場所(教堂、大教堂、小教堂……等);
4)神職人員的稱呼(牧首、僧侶、見習修士、男修道院院長……等);
5)神和聖徒的名稱(基督、上帝、救世主……等);
6)宗教節日(復活節、謝肉節、復活節前後的節日、開齋期……等);
7)宗教道德和品行相關詞彙(慈悲心、怡然自得的……等)。

第二節《宗教詞彙在語義上的語義變異》將分析與研究詞層相關的稱名意義之改變。首先研究現實生活中積極增加或減少自身意義的多義詞。以「宗教」(религия)這個已擴展意義的詞為例。起初辭典裡只紀錄了這個字的一個意義︰「社會意識的形式之一-把超自然力量或生物(神、靈魂)聚集在信仰上,使之成為崇拜的對象的神秘概念的總和」。С.А. Кузнецов編輯的大俄文詳解字典對宗教一字下了兩個註解︰1.社會意識的形式之一;把超自然力量或生物(神、靈魂)聚集在信仰上,使之成為崇拜的對象的精神概念的總和;2.這或那個信仰、宗教。在《俄文詳解字典︰八萬單字及成語用法》中寫到宗教(религия)一字的三個意義︰1.社會意識的形式之一;把超自然力量或生物(神、靈魂)聚集在信仰上,使之成為崇拜的對象的精神概念的總和;2.社會意識的趨向之一;3.堅定不移的信念、絕對忠貞、及任何想法、理由道德准則、價值的構成。

本節中還將分析在詞彙結構中發生各種不同的發展及變異的名稱意義。 例如,單詞歷經了非意識型態化的過程。在字典的紀錄中,意識形態的義素在具體化詞裡表現出來︰「充滿神秘主義的」、「與宗教力量相關的」、「在宗教神秘中的概念」……等。例如以下這些詞︰基督教(христианство)、聖徒(святой)、天使(ангел)、聖像(икона)。詞的結構一旦改變,也會失去了否定評價的義素。這些改變在許多方面取決於超語言因素-即看待宗教實質的現代觀點及面對宗教的新態度。

結尾處將有本篇論文的結論。

論文參考文獻分為語料、研究相關之語言學專書及文章。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554006
Creators蔡宗羽, Tsai, Tsung Y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俄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