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全元散曲》擬聲詞探究

擬聲詞是一特殊的詞類,靈活運用於各種文學作品與口語間。早從《詩經》開始,擬聲詞已頻繁地出現在各類文學作品中,到了元代,擬聲詞的運用更是大放異彩。本論文以《全元散曲》作為研究材料,歸納分析擬聲詞在元散曲中的構成方式與運用,探究其中的聲韻特色與語法功能,希冀藉由擬聲詞對元代語言與文學作如實客觀的分析。
擬聲詞在散曲上的運用與特色,必受其文學與時代背景的影響,因此論文內容首先即對擬聲詞的定義與性質歸屬作一統整與釐清,進而探究元散曲的語言特色與擬聲詞的關係。元散曲中的擬聲詞是為元散曲語言的其中一環,擬聲詞在《全元散曲》中的特色,與元散曲語言是息息相關的,從擬聲詞在元散曲中的靈活運用,更可佐證元散曲自然生動的用語、靈活變化的體式與優美和諧的聲韻。論文內容進一步歸納分析《全元散曲》中的擬聲詞,依擬聲詞構成音節數分類,其中再以描摹的對象分做自然現象所發之聲、蟲鳴鳥獸所發之聲、人類言行所發之聲、器物所發之聲等加以探討,歸結出《全元散曲》中的擬聲詞以雙音節結構為多,三音節ABB式結構較以往普遍,擬聲詞描摹對象則多為器物聲響。探究擬聲詞的音韻特色,描摹大自然聲音聲母多為擦音﹝s﹞;描摹器物之聲聲母多用塞音,韻尾則多為帶有共鳴效果的鼻音。單一詞素聲母發音方法以塞音居多,偶數音節聲母多含邊音成分,韻母結構類型則集中於單元音與陽聲韻。另從語法功能方面探究《全元散曲》中的擬聲詞,發現元散曲擬聲詞在語法上多作謂語功能,常見「擬聲詞+結構助詞」藉以平衡音節,三音節以上的擬聲詞多見於襯字中。
擬聲詞隨著時代的發展已逐漸多樣且富有變化,而元曲活潑自然與口語化的風格更讓擬聲詞的詞彙更為豐富,結構、音韻、語法更具特色。《全元散曲》中的擬聲詞不僅承襲了以往擬聲詞的運用,也拓展了擬聲詞的前瞻性,奠定了不可抹滅的地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912025
Creators張雅媜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