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李賀近體詩韻律風格研究 / The Study On the Linguistic Style of Li He's Regulated Verse

李賀詩風以「奇詭穠麗」著稱,以其在語言的改造、意象的連結、意境的創造上都展現 了高度的藝術技巧。歷來的研究也多聚焦在這些層面上,對於李賀的韻律表現少有著墨;關 於李賀樂府、古詩的研究甚多,近體詩卻常被忽略。李賀近體詩數量不多,然其韻律層次豐 富綿密,聲音表現平衡和美,李賀在近體韻律上亦苦心雕琢,自成風采。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範圍、方法,以及前人研究的成果; 第二到五章分別就頭韻、韻母、聲調及聲音重複四個層面描述、分析並詮釋李賀的韻律表現;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研究成果,並綜合聲、韻、調的韻律,立體呈現李賀詩歌的朗誦效果, 最後提出研究檢討與展望。李賀的韻律特色歸結如下:
頭韻的部分,李賀善用頭韻縱向地連串句子,使句與句之間出現交疊連綿的呼應音效, 筆者稱之為連環相諧。連環相諧所呈現的音韻表現是整體性的,是連繫句與句、聯與聯的網 狀韻律,使得詩歌的音韻結構更為緊密,更具節奏感,更具音樂性。其次,李賀頭韻以舌根 音相諧為主要的旋律,雖說目前研究的唐、宋詩人的頭韻皆以舌根音為主,然而在李賀刻意 的編排下,舌根音在頭韻中佔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有非常突出的表現。
韻母的部分討論了用韻情形、句中韻及韻尾韻律,李賀韻部通押情形與《廣韻》有所出 入,此應為語音流變及方音所致,並非如前人所說的「用古韻」。李賀慣用響亮的韻部押韻, 如「東、冬、鍾、江」與「歌、戈、麻、佳」,與楊文雄提出的古體「選韻務求沉啞」大相 逕庭,蓋楊氏以聲情論用韻,以李賀坎坷故用韻沉啞,實則李賀用韻響亮的亦有幽憤之作, 故以聲情論韻是相當不妥的。其次,李賀五言近體超過一半以上首句入韻,不同於王力提出 的「五言詩以不入韻為正例」,尤其是五律,超過六成的比例。五言詩首句入韻,一方面使 押韻的節奏更為緊湊,一方面也使十 一韻的節奏變得更活潑。在句中韻的部分,李賀多用 音值相近(同)聲調不同的韻母,做一句中橫向的呼應,五、七言詩皆以一句兩個音節呼應 為主,然而七言詩有一句兩組的句中韻,且兩組在音效上呈現對比。韻尾韻律的部分,韻尾 多在重要音節上形成相諧,以響亮的陽聲韻為主,且多安排入聲韻調音,形成鼻音綿長與塞 音促止的對比交錯音效。
聲調部分,李賀多有出句句腳連續同聲調的情形,這些連續同聲調的句腳與詩歌的意義 段落多可相合。可見這是李賀刻意的安排,使聲音與詩意形成緊密的呼應。再者,入聲的運 用上,單一詩句中入聲多安排於中間音節,形成「長—短—長」的交錯迴環韻律的。一首詩 中,在首 或末 隔句安排入聲,形成句首或句末長短交錯的結構韻律。此外,還有一種特 殊的結構韻律,即在三句中,以層遞的方式安置入聲的位置,使三句入聲前後的長音個數呈 現遞增或遞減的韻律表現,筆者稱之為層遞韻律。
聲音重複的探討分為疊 、雙聲與疊韻,其中雙聲表現最為突出,且多為合成詞,可知 李賀不僅「使用」雙聲,更是「創造」雙聲。另外還有很多相鄰兩 的雙聲現象,這是利用 雙聲的重複音效,連綴了兩個音組,形成頂真連綴的韻律。疊 、疊韻則多出現在韻腳上, 使得韻的音響在預期的規律中提前出現,讓整齊的近體句式產生長短句的節奏。李賀重複音 響的詩例不多,對應形式極為豐富,說明了李賀安排重複音響的技巧是相當純熟多元的。
李賀詩韻律手法多元,呼應綿密,音調和美,如此的聲音表現並非信手走筆,自然天成, 乃是詩人精心錘鍊,將層層的韻律巧妙地交疊築構而成,展現出的高度藝術技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3912003
Creators韋凌詠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