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貨幣政策對產出物價的非對稱性效果 / Asymmetric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本文目的主要是探討貨幣政策對產出、 物價是否具有非對稱性的效果,進而希望尋求貨幣政策的合理取向。 我們探討的不對稱性有兩類,第一類是研究寬鬆貨幣政策與緊縮貨幣政策是否有不對稱性效果, 第二類是探討在金融市場繁榮期與蕭條期, 貨幣政策政策效果是否具有不對稱性,至於貨幣政策亦區分為「貨幣政策干擾」和「貨幣市場變數」兩種。
我們利用敘述法建立「貨幣政策指標」, 與貨幣總計數和重貼現率共同當作貨幣政策代理變數, 此外,亦嘗試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建立一金融綜合指標,並藉其判定金融狀態處於繁榮期或蕭條期。 然後則進行臺灣地區的實證分析, 驗證貨幣政策是否存在上述的兩類不對稱性效果,實證期間則為 1971:1-1995:4。
根據本文的研究, 其實證結果顯示臺灣地區寬鬆貨幣政策對產出的影響顯著地大於緊縮貨幣政策,這與國外實證文獻呈現相反的結果。 而在不同金融狀態下,亦發現貨幣政策對產出可能存在不對稱性的效果。 分析造成貨幣政策效果具不對稱性的原因, 可能是在於台灣經濟結構的改變、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後,貨幣傳遞過程與效力有所轉變所致。
至於寬鬆貨幣政策與緊縮貨幣政策對物價的影響並不顯著, 實證結果並不支持非對稱性假說。 而在不同金融狀態下,則發現貨幣政策對物價可能具有些許的不對稱性效果。 但台灣地區消費者物價主要仍受石油價格、進口物價與季節性因素等供給面影響, 貨幣在物價膨脹過程中是扮演一充分條件之角色,有擴大成本加速上脹的助燃作用。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877
Creators趙志偉, Chao, Chih-We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