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糧食安全政策之研究 2001~2010年

1978年,中國開始對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改革,至今已歷經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增長明顯加快、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改善,食物消費也因此更加多樣化。為了提供足夠的糧食安全保障,中國的糧食生產自2004年以來,已經達成了「十連增」的記錄。
本研究特別針對中共在「十五時期」(2001年~2005年)、「十一五時期」(2006年~2010年)」所採行之糧食政策及執行成果進行分析。研究顯示,中國雖然在21世紀初難得地維持了相當高度的糧食自給,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日益縮減和惡化、人口快速成長以及工業化、城市化的社會變遷,都是中國糧食安全必然面臨的嚴峻挑戰,同時也影響中國對安全的感受。
為應付國內的糧食缺口,並在國際糧價處於相對低價時增加儲備,從2009年開始,中國連續幾年成為大豆、玉米和小麥等穀物淨進口國,進口量並逐年攀升,因此中國的糧食需求已成為國際間影響糧食安全的關鍵。只要中國糧食自給的能力稍有變化,都會帶來大量的糧食國際貿易,甚至有人主張這也是導致糧價高漲的原因之一。
隨著全球化的進展,糧食也成為國際貿易商品,糧食相關金融產品成為跨國企業及財團運作資金的另一種選擇。但若從宏觀開放的視野看待進口糧食,中國的資源配置和農業生產結構,可望透過貿易自由化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自十八大拋出「城鎮化」的概念後,很多投機者已經虎視眈眈,寄望從城鎮化帶來的土地盛宴中攫取財富,認為「新土改」將是中國繼城市化之後又一個炒作房地產的機會。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不只是民生經濟問題,處理不好就可能引發社會動盪;「城鎮化」是否將排擠農業耕種面積、「農村現代化」如何兼顧總體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益,都是值得持續密切觀察的重點。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922009
Creators陳宇珊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5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