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中的書寫研究

神話是人的精神原鄉與出路,而神山神話則是在神話傳述中,將美好異世界具體描繪出來的成果。故神山神話被當作文學原型,大量運用於探索神仙世界的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作為鋪展仙境、仙人、仙遊的素材,而本文亦即由此三個層面展開對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與神山神話間之關係的討論。在仙境書寫上,中古遊仙題材詩賦對神山神話——特別是崑崙、蓬萊神山神話——的依附性最強,其內容構畫大致不出神山神話的範圍。在仙人書寫時,本文以西王母、琴高、安期生、韓眾、赤松和王喬等仙人為代表,擬見各神山系統之仙人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的展現,以及詩人賦家引神山仙人為文的手法和意圖。而在仙遊書寫處,我們按照神山的空間象徵分出登山通天式、遊四方山式與入山隱逸式三種仙遊類型,並從中發現仙遊類型與仙遊目的間的互動關係。
此外,本文也擬比較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歌和辭賦裡的異同,大致而言:中古遊仙題材詩歌融入較多當時漸興的隱逸思潮、仙道文化與親好自然的審美觀念,突出仙人形象,並往往於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與生命、社會、時代應對後的選擇,神山神話為詩人們提供了一個可入可出、可求可詠的神異空間,是詩人們見證時代刺激的回應。中古遊仙題材辭賦則較多地承襲了神山神話,在仙境營造、仙人刻畫上,都較接近神話傳述中的神山神話,仙遊部分,則承續屈原立下的文學傳統,以仙遊處理士不遇的命題,故在中古遊仙題材辭賦裡,神山神話雖亦為賦家建立了一個與現世判然有別的異界,其敘述焦點卻始終放在自古與士人糾纏的出處問題上,欲以書寫遊仙題材超拔對遇、不遇的執著。
總此,本論文期能由以上兩條線索,歸納、統整出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詩賦裡的文學轉譯和變形,從而詮解中古遊仙詩人和賦家們的思維習慣、情志取向與書寫偏好,與綿長的中國文學、文化之流相唱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151010
Creators黃家家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