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農業多功能與鄉村轉型之研究-以台東地區為例 /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transformation - A case study in east Taiwan

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為不可再生的資源,具有區位性及不可移動性。農地的功能,已由單純的糧食生產經濟性功能,擴充到提昇生活品質與維護生態環境的非經濟公益多功能性,並全方位考量產業、環境及農村需求。
農業的多功能必須建立在農地之上,透過農地之上的農業經營,發揮農地的功能與價值,因此農地的功能與價值呈現多元面向。農業有保障國家人民糧食安全,自然生態環境保育之功能,並非其他任何產業可取代,它仍是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基礎根本產業。因此在探討農業發展同時不能僅就農業單一經濟生產產值面向去衡量價值的唯一指標,而應從全面、多元的面向觀點去重視農業在國家整體建設的貢獻。
經由本研究實地調查訪談分析後,發現結論如下所述:一、台東地區近年來的農業生產及鄉村型態有些區域經本研究實地訪查結果確實產生了轉變。二、台東鄉村地區農地變更使用,有些對農地資源保護及農業生產環境影響有益,有一些則無益。三、台東地區農業生產及鄉村型態變化,某些地區的演變確實依農業多功能主義的內涵。所以農業多功能主義在台東如本研究實地訪談瞭解是有成型的形式及傾向農業多功能主義之內涵。
經由本研究實地訪查台東地區鄉村農業之個案分析後,建議如下:一、加強民眾參與農地保護,未來對於農地保護,民眾參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應如何使農民參與農地保護的計畫,以及如何使開發者在選擇開發地點時避開重要農地,以達到其保護農地之目的。二、提高對休閒農業認知,轉變傳統的農耕觀念,發展休閒農業觀光活動,調整優質農村產結構,大力發展以觀光休閒遊憩為主的農業第三產業,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擴大及提高農業的創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改變鄉村風貌。三、建立三生一體的永續經營的理念,為因應急遽轉變中的農業發展環境,農業建設必須產業、農村、農民、消費者一同考量,發揮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生態三生一體的功能。
關鍵字:農業多功能、後生產主義、農業三生一體、鄉村轉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923030
Creators馮石山, Feng, Shih Sh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