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土地銀行推行土地金融業務之研究

土地、資本、勞力三者為生產之三要素,本省由於受先天條件限制,土地總面積有限,故資本、勞力成為最重要之生產因素,鑒於近年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各種生產活動需要資金日趨龐大。農業生產也有不勝負荷之感。若能利用土地及其附著物如作物、房等使其呆滯資產能活潑化。則可舒緩日益嚴重之資金短絀困難。從而使資本勞力獲得合理配合,以確保經濟之均衡發展。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計分三節,分別說明土地金融之意義、土地銀行沿革及本文研究目的。
一、土地金融一詞,定義上原本寬狹不一。為求涵蓋土地行業務,採較廣義解釋,泛指所有不動產及部份農業動產金融。介紹土地金融流通辦法及目前臺灣在此流通情形下發生之特色。這也就是今日臺灣土地金融問題根本上的弱點。
二、臺灣土地銀行繼日據時代之雛型,光復後受政府委以重任,非僅指定為土地、農業及住宅之專業機構,同時,并成為政府推行政策時之配合機關。
三、臺灣土地金融弱點甚多,本文目的以研究並改進弱點著眼,但本省土地金融機構眾多,每機構經營業務亦极龐雜。以土地銀行作研究對象,目的在收提綱挈領之效。并將土地銀行依其業務劃分為土地金融、農業金融及住宅金融三大部門。
第二章為土地金融,共分三節討論下列二要點:
四、土地金融業務主要是指在民國四十年初起一系列之農地權利分配改革,此一改革當初立意良好,推行效果亦佳。惟目前經濟條件變化,宜強化推行業務擴大服務範圍,可確保農業與工商業之平衡。
五、因此擴大業務勢在必行,配合土地開發業務之示範及合作性質,以應實際需要。
第三章為農業金融共分五節,分三部份:
六、目前臺灣農業因工商發展而相對落後,問題叢生,但其中有許多困難可以藉金融力量克服的,同時,雖然農業落後,但一般農家在財務結構上依然良好,由農家財務收支等各方面看出來農業迫切需要資金融通,一般農家財務狀況,就借款安全條件而言,若干年來,雖有變動,但仍尚稱安全。因此本省農家具備了主觀客觀兩方面的條件,金融機關似更宜發揮其職能幫助農家。
七、就全體而言,各專業金融機關資金總供給與總需要並不配合。資金普通缺乏,尤其農家渴望的長期資金供需懸殊尤大,現行各行庫的貸款制度下,農家因耕地面積大小等經濟條件不同,接受融資機會有差異。易言之即經濟情況愈好愈容易獲得融通,此種原是工商業與農業間的經濟差距,現象也發生於農業本身。
八、就個體言,由於本省農業生產情形特殊,土地銀行的農貸辦法雖有多種亦難配合,如能在措施上略予調整,則必更能造福全省農民。
第四章住宅金融分二部分,共四節。
九、本省住宅問題有二,其為由於地狹人稠,空間不夠住宅建地不易獲致,其二為興建住宅資金短缺,同時所籌措資金利率過高,超過與建國民住宅利率以致賠累不堪。
十、目前世界各國大都面臨這兩種問題,其中法國H、L、M、瑞典中央住宅局所採用之制度最足參考,此二國家不但資金來源制度按排上各有其獨到之處,尤其差別興建住宅辦法,最值借鏡。
第五章總結及建議分二部份。
十一、在總結部份土地銀行資金調度以迴歸方程式方法分析出存貸盈餘之趨勢,現行根抵抻制度宜推廣以減輕銀行成本。
十二、建議部份指出配合第三章末之輔導農貸制度,銀行本身宜推行預算貸款制度,及指導農貸辦法。對此一政策性銀行政府既指辦若干特殊政性業務,則在營利上似不應有過份之要求,並如此始能確保政策之順利推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869
Creators紀偉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