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99
  • 470
  • 29
  • 27
  • 5
  • 2
  • 1
  • Tagged with
  • 535
  • 535
  • 175
  • 140
  • 134
  • 111
  • 106
  • 105
  • 100
  • 82
  • 80
  • 80
  • 79
  • 78
  • 7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金融併購程序與會計處理之個案研究分析

郭美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各種的企業併購模式,皆建置於我國法制基礎下,併購程序從企業經營機構之決策程序開始,合併之公司除了內部各項整合事務進行外,對於各項併購法令探討更是高度複雜的,故應先行準備評估與溝通策略,藉由策略規劃,提出併購之最佳模式。我國現行公司法制,已明文規定董事會及股東會之權利義務,期間各項併購文件之作成,亦需透過法律文件以規範與釐清彼此的權利義務,加上將財務、稅務及併購整合議題,納入法律文件規範,於專業度上講求各項作業細節,進而確保雙方權益,避免產生爭議,辨識風險之所在,進而發揮合併綜效。 綜觀我國現行企業併購程序之設計,必須經由企業經營機構及各主管機關決議,透過製作合併文件及完成公告或通知程序,達到直接或間接保護利害關係人的功能。併購法令對於吸收合併、簡易合併及非對稱式合併,三種合併模式,皆訂有反對股東之股份收買請求權機制。同時對於債權人之異議權及員工之資遣請求權,亦有規範訂定。 合併成功關鍵因素除了合併時機外,合併目的、合併模式與對價方式更是重要關鍵所在。合併模式及對價方式,影響合併企業之股權結構、合併股東股利稅負、股東可扣抵稅額、證所稅及營業稅之關鍵判斷依據。企業合併相關法令中,又應以所屬產業之特別法需優先適用,例如,金融產業需優先適用金融機構合併法。合併契約、董事會及股東會議程,應依據併購法令與合併雙方主體,所洽談併購之條件而作成。 併購價格階段重要程序有協商併購價格條件、併購價格建立及併購價格形成。依據公開發行公司資產處理準則之規定,應事先委任評價專家機構,此階段作業需溝通各項評估變數,尤應注意作業程序,併購主體應避免左右評估結果。評價方法之選擇,可參考同業併購案例,採用同業一般 ii 所採用之評價方法,較可免於未來於相關併購稅負議題,遭受稅局之質疑。評價報告書之委任,通常需有換股評價報告與購買成本公平價格評估報告二種,可考量同時分別簽訂委任評價合約,以利作業時程之規劃。併購交易會計處理,涉及我國25號公報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IFRS對於收購成本衡量日,及辨認收購者之控制力,更是重要議題。併購模式影響併購程序,也是併購會計處理與併購稅負關鍵之所在。 本文,以合併公司併購決策程序、併購模式、股份交換模式、控制權與從屬公司關係、併購資訊之公開、董事會及股東會承認或決議、併購申請程序、主管機關許可或核准、公司股東保護措施、公司債權人及關係人保護措施、合併資訊通知及公告、合併財務及稅務產生影響及可能結果,藉由實務運作與學理觀點,整理及分析我國金融併購法制之現況及要點,以個案方式分析與探討,並提出目前法制架構下尚有探討調整的各項議題。 隨著併購交易日趨複雜,合併會計處理,也處於依併購實質形式,對每一企業併購,應辯認參與合併之個體何者為收購者,而有不同的複雜會計處理方式。合併方式,是衡量及權益歸屬的主要因素,對於無形資產及股東權益之入帳方式產生差異,其差異影響商譽、本期盈餘、資本公積,會計人員的認知落差,將牽動財務報告合併資訊的揭露。 併購的企業主體,對於經營的稅負必需有通盤的評估,不可輕忽,降低法令適法性衍生的問題,取得各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才能完成有效的併購,落實企業永續經營環境。
2

以行銷概念分析我國銀行消費金融業務—理論、實例與做法

陳政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消費金融為研究主軸,欲尋找對於當前消金業務能有所裨益的行銷規劃概念,以創造銀行產品的額外附加價值,提昇顧客的滿意度,深化顧客關係。首先概述消費金融,介紹當下消金主要業務範疇,共分為七大項,繼而討論金融行銷之概念,並陳述可行的執行方法,當中融合了媒介行銷的手法,例如祝鳳岡教授的SEVEN-FORCES以及5I策略,擬定執行方針之後,接著就是此一行銷概念對消費金融影響之驗證過程,於此本文採取初階、高階的問卷設計,並實地訪問金融界高階經理人以作為另一種佐證方式。最後則將本文的理論部分以及問卷調查統計部分,歸納出『環境機會或威脅頗析表』、『經營競爭力品質分析表』、『整體性經營策略制定方針』、以及『行銷組合建議』四大項。
3

直接金融經營管理策略之個案研究

王江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88年修正證券交易法之後,我國的綜合證券商始淮予設立,開啟了台灣資本市場的直接金融業務蓬渤發展的轉折點。2001年的金融控股公司法通過及2002年1月1日台灣正式成為WTO第144位會員,更是將台灣金融市場帶入國際化競爭環境。然金融產業在法令政策因應產業競爭而修正轉變之時,台灣資本市場金融控股公司在直接金融經營管理策略已面臨競爭成功與否的關鍵時刻。故本研究的動機,便是希望對國內金控公司之證券子公司產業的探討,找出個案公司未來在直接金融業務的經營策略,並進一步探討其管理上的策略意涵,以作為後續研究發展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之架構,基本上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整個策略規劃的過程則依據Glueck所提出之策略規劃架構進行。並運用個案分析法,藉由訪談的方式,輔以個案公司所提供的資料綜合分析,以找出個案公司乃至於整體產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個案公司的探討上可發現,金控公司直接金融業務的經營關鍵成功因素:完善的金融產業整合策略、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優良的金融服務品質、培養具專業素養人員、投資研發新金融商品與結合金控IT資訊科技等因素。從內外在環境分析及個案公司本身條件視之,建議個案公司採取成長策略中的產品延伸策略與地理擴張策略,並且進行差異化策略,以在國外大型金融業的強勢競爭下,集中火力及資源於特定區隔的顧客上,如此,方能維持一定比率的市場佔有率及獲利空間。 / Since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Law have revised in 1988, and it become legal to set up complex securities firms in Taiwan. This change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 finance business in Taiwan Capital Market. The acceding to WTO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Law, further more, brought Taiwan Capital Market to an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continuously shifted to fit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so does the entire industry.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Capital Market confronted the critical time of “win or lose” due to fierce competition on direct finance business. Therefore, the idea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the business of their subsidiaries in order to fin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case study company and to compete in direct finance market. Further study and discussion would be mad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Fundamentally, our research adopts Aaker’s theory to perform external and internal analysis; the whole strategical planning are processed according to Glueck’s methods. Subsequently, in the case study, we conduct primary research method and analyze the data offered by the company to figure out the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growing trends in the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ase study, the key factors for a company to succeed on direct finance business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providing diversified products, outstanding customer service, training professional employees,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dvanced IT system, and etc.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analysis as well as reviewing the competencies of the case study company, our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product line development, geographic expansion, and performance differentiation. By applying these strategies, it would be able to defense its market share and generate profits under the highly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 global players.
4

金融海嘯對航空產業之衝擊 / How the financial crises hit the aviation industry and airlines

徐文光, Hsu, Mark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融海嘯對航空產業之衝擊 / Aviation industry was habitually cyclical in nature, particularly for airline business. The collapse of Lehman Brothers in 2008 triggered a global credit shock that struck with surprising force in Asia. Before Lehman’s failure, many looked to the region as a bastion of economic stability. After all, Asia had high growth rates, large trade surpluses, and substantial foreign reserves. Most of Asian carriers were well capitalized and mostly free of union harassment afflicting their Western peers. Yet Asia couldn’t avoid the economic fallout from the troubles of Europe and the US. Asia’s economies remain fundamentally sound which is posi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industry. They had track record proven to emerge from the global downturn more rapidly than economies in other regions will. Nonetheless, the crisis has exposed trajectory of globalization and Asia depends heavily on external consumers. Even worse, after a turbulent and panic hedging end in 2008, Asian carriers heavily engaging exotic derivatives instead relying on plain vanilla swaps and options which put them into a bumpy ride of mark to market loss at the end of 2008. To respond the crisis instead of withdrawing from prudent risk taking mentality, the thesis explores various dimensions to form the building block to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of future airlines business. We argue that more intelligent airlines would take advantage of developed analytics to optimize profit growth, pursue low cost model and strengthen operational and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through IT solution. Adaptability is certainly front and center. The winner would ensure corporate process and structure would be engaged with all the staff broadly and respond and make decisions truly aligning with long term strategic intent. The thesis aims for analyzing the key external drivers of the current crisis and outlining the vision of advanced airline business tactics that potentially lead to a new era of equilibrium
5

從亞太金融改革經驗-探討台灣金融整合路程

林恩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隨著世界潮流的趨勢,資訊科技的快速進步以及金融國際化、自由化,造成金融改革的合併不斷,世界主要國家的金融業者已掀起整合的風潮,冀望能藉由龐大的資金以及提供多樣化的金融商品服務來提高其經營績效。我國銀行體系代表性銀行之市場佔有率偏低。另外保險業、證券及期貨之規模亦均太小,以致於難達成規模經濟。著眼於此,亞太地區已有多國著手進行金融整合,本文就以馬來西亞、 新加坡、日本 、南韓、香港五國之金融整合,來探討我國政府未來金融改革之方向。 本研究目的在於從亞洲其他各國,在金融產業的改善方向及扮演的角色,來探討我國政府應站在何種地位幫助我國金融產業持續發展,在世界金融產業國際化、資本龐大化的趨勢下,如何與其他各國競爭。
6

中國農村金融之研究 / The study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in China

吳鴻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農村金融隨著政經情勢的改變,組織與功能歷經建政初期、大躍進、及改革開放年代。不同的背景而有所變革,見證中國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的轉變。本研究除了探討中國農村金融的發展歷程外,另介紹美國、日本、及臺灣等國家的農業金融體系運作情形,以作為中國農村融改革的借鏡。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但卻造成城鄉部門生活水準差距的逐漸擴大,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農民在經濟上愈趨弱勢,造成國有商業銀行大規模撤離農村,金融機構審慎辦理農村貸款,導致農民貸款難及農村資金外流嚴重,加上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不完善、管理體制不健全、及多元目標衝突,而致資產品質差,歷史包袱沉重,凡此均是農村金融所需面對嚴肅課題。自2003年以來,中國對農村金融進行一連串改革措施,使得農村金融體系在營業規模及資產品質改善等方面均朝正向發展,自2006年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准入政策,也有效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 中國農村金融未來的發展,本文建議應整合農村金融體系資源,發揮經濟規模的功效;建立完善農村金融法律制度,使農村金融體系的成員,均有法可循,並受其保障;規範農村資金回流最低比例,並運用財政政策將資金引導回農村地區,避免資金外流使農村經濟陷於惡性循環中;及利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於農村地區營業據點最多的優勢,推展符合農村地區的金融商品,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
7

論金融不穩定因素分析--以越南金融市場為例

張聰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Minsky(1919—1996) 認為不穩定是資本經濟正常運作下的特色,在他的理論中,認為金融不穩定是常態,是不可避免的。 自197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經濟發展國家,大都主張通過放鬆金融管制,推動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和發展。但是到了1990年代,在經過長時間的經濟繁榮後,卻走向泡沫化,部份地區、市場因泡沫破滅而產生危機,如1992年日本銀行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及1998年俄羅斯及LTCM危機等。真如Minsky所言金融不穩定是常態,是不可避免的嗎? 有鑒於越南2008年以來有東南亞第二高的通貨膨脹率25%(僅次於斯里蘭卡)、亞洲最高的基本利率(年利率14%)、2008年的前5個月股市指數下跌約60%、貿易逆差達144億美元為2007年同期的383%,再再顯示出金融及經濟不穩定的現象;本研究的動機在藉越南的情況驗證Minsky 的「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及參考引用IMF的金融健全指標和Davis的金融系統不穩定來源分析,來分析越南是否有金融不穩定的因素;希望以此研究分析作為學術研究及我國對越南經貿投資之參考,俾有助於我國對越南工商發展投資之發展。
8

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管理之研究

顏志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即將到臨的廿一世紀,金融機構面對傳統貸放業務的漸趨退色及各種金融商品市場價格波動頻繁,追求新的理財及避險工具成為不可或缺的過程,衍生性金融商品便因應而誕生。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衍生性金融商品固然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利潤,不過,它所引起的風險卻也可能遠超越金融機構所能負荷的境界。因此,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管理益加顯得重要。 本文首先針對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涵義、種類及市場規模作一敘述。其次認為整體風險管理的內涵包括風險的來源、風險的類別、風險的評估及風險的控制四項。根據整體風險管理的內涵,設計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之架構,就衍生性商品所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作業風險、法律風險及會計上的管理提出見解,並歸納以下之結論: 一、衍生性金融商品雖然導致許多承作企業發生虧損的案例,但它提供的避險功能及創造獲利的機會,是現代金融機構在面對傳統金融商品獲利率漸降之情況下,不可或缺的一項工具。 二、金融風險的存在,使得風險管理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但在從事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須審慎進行成本效益的分析,以免過度的管理減損了金融機構的獲利契機。 三、針對衍生性商品的弊端,政府應適時提出合宜的管理規範,並監督業者是否遵循。另一方面,交易參與者的嚴格風險管理及內控作業,才是真正正本清源、解決之道。 最後依據本研究探討,提出如下建議: 一、金融機構應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制度,並加強專業人員之訓練。 二、金融機構應配合經營衍生性商品之多寡,建構適當的設備。 三、研訂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會計制度。 四、金融機構應確認交易對手是否獲得充分授權,並善盡告知義務。 五、放寬金融管制,政府以實際行動支持。
9

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金融監理制度之研究

陳盈達, Chen, Yin T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各國金融機構為提昇競爭力,多採異業併購方式拓展其經營領域,再加上電子資訊技術不斷創新,金融集團推出銀行、證券、保險等綜合產品已蔚為風潮,美日等國為配合業者金融現代化發展動向,皆已容許其金融機構採行控股公司模式經營。而我國金融跨業經營型態,除各金融機構本身內部設立部門兼營其他金融業務外,並得依各業別法或其授權規定以轉投資子公司型態經營,因此金控法實施前實際上同時經營銀行、證券、保險中二種專業以上之金融集團已有二十家,政府為利金融業因應當前環境的轉變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競爭壓力,期使金融機構透過經濟規模之提高,發揮經營綜效,協助業者因應國際經營潮流,乃立法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並自九十年十一月一日起實施。   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實施,雖然協助金融機構透過經濟規模的提高,發揮經營綜效,以因應國際經營潮流,但金控公司並非是金融業經營之唯一選擇,也不是所有金融業都適合轉型為金控公司,資產規模不夠大、市場佔有率有限或是不具互補性之異業結盟而成立金控公司,只是疊床架屋,讓經營效率更加低落罷了。另一方面,金控公司之成立並無法改善目前我國各金融機構嚴重之呆帳問題,金融體系高達1.2兆的逾期放款,更不會在財政部從寬核發金控公司執照後憑空消失。   近年來,國內陸續爆發多起金融弊案,反應出金融監理效率不彰之事實,再加上國內及國際經濟景氣之衰退,隨時都有引發金融危機與風暴之可能,因此,如何強化金融監理效能,建立金融市場之安定與秩序,實為當前金融革新之重要工作。尤其隨著金融環境之迅速變遷,金融集團之迅速興起以及金融商品日漸複雜之際,如何調整金融監理架構及強化監理效能,實為當前政府所面臨之極大挑戰。目前財政部積極規劃合併監理制度,逐步走向金融監理一元化的目標。整體金融監理制度一元化包括對於金融、證券、期貨及保險業之聯合監督管理。規劃將於行政院下設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讓委員會合併現行財政部金融局、保險司、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中央銀行金檢處及中央存保公司檢查處之金檢權,為一具備獨立金融、保險、證券及期貨之監督管理組織。   雖然金融監理委員會的成立確實解決了部分現行監理制度之缺失,然而,依照本文研究,新的制度仍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例如,仍未順應潮流採行功能性監理、監理政策與監理法規可能發生整而未合之情形、金控公司系統風險難以量化、監理難度不斷升高以及專業人才培育不易等諸多問題。因此,本文對我國未來監理制度提出下列建言:   1.貫徹金融監理一元化之理想。   2.金融監理技術之提升。   3.監理政策及監理法規應整合。   4.果斷整頓問題金融機構。   5.強化金融業者自律功能。   6.金融監理應秉持重要性原則。   7.建立金融機構資料申報中心。   8.建立金融機構強制退出市場機制。   9.落實資訊揭露制度,加強市場制裁與監督功能。   10.紓困救急也要整頓改革。   11.專業獨立之金融管理。   12.培育優秀監理人才。   13.金控法匆促立法,尚待隨時補充規範。   14.審慎處理基層金融問題。   15.金控法實施後,存保公司風險大增,卻角色定位未明。   在金融體系快速自由化的過程中,我們深信,唯有堅持強化監理能力的原則與果斷執法的決心,才能真正防範金融危機的發生。
10

金融業營業稅徵免政策之股市反應

蔡文浩, Tsai, Wen-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不論在台灣或是世界各國,金融業之營業稅稅制皆是個饒富爭議的問題。就我國而論,在短短的七年之內(民國八十八年至民國九十四年),對於金融業所採行的營業稅稅制就已歷經四次重大更動。與國外不同的是,我國之金融業營業稅稅制實富含經濟政策之目的性,亦即我國一方面以減免稅款等稅式支出方式,冀求提昇金融業之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亦以稅款撥充金融重建基金及強制提列壞帳等方式,期能達成金融改革之成效。此等措施使得我國之金融業營業稅稅制,有著與他國不同之特質,而本研究即以此特質為基點,觀察我國歷次稅制變動中所引發之股市反應,並進而探究該股市反應與金融監理政策間之關聯。 研究發現,稅負政策之更動的確會影響金融類股之股價,不過市場之反應方向似乎與稅負效果之預期結果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可能係因我國金融業營業稅政策所具有之特質使然。以營業稅徵免為手段之金融監理政策主要可區分為兩方面,即金融重建基金之建立(此關係2%續徵部分之營業稅稅款),以及強制打銷或提列呆帳之規定(此關係3%免徵部分之營業稅稅款)。研究顯示,此兩者的確對於市場產生了不等之影響。就前者而言,稅款之續徵提昇了體質不良之金融機構日後獲得救援的機會,使得市場對於稅款之續徵採取了正面評價之態度;而後者則迫使銀行承認其以往所低估之壞帳,並將其呈現予投資大眾知曉,此將使得市場對之採取負面之評價。由於同時存在此兩股方向相異之力量,故市場對於營業稅稅制改變之反應方向將變得極具不確定性。即使在稅負增加之政策演變事件中,市場亦可能考量金融重建基金在未來所可能產生之保障,而未必呈現負面之評價;而在稅負減少之政策演變事件中,市場亦可能因洞悉銀行以往所進行之盈餘操縱,而給予負面之評價。

Page generated in 0.07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