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99
  • 470
  • 29
  • 27
  • 5
  • 2
  • 1
  • Tagged with
  • 535
  • 535
  • 175
  • 140
  • 134
  • 111
  • 106
  • 105
  • 100
  • 82
  • 80
  • 80
  • 79
  • 78
  • 7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全球市場化借貸平台市場概況與展望 / Global Alternative Finance Platform Analysis

陳信宇, Chen, Hsin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隨著科技的浪潮一波波地襲來,無論各方面而言,人類的生活方式都正逐一地被顛覆,同樣的,商業領域也無法置身事外。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替代金融在美國、歐洲和亞洲蓬勃發展。有別於傳統金融體系,這些新興的融資渠道也擁有許多不同的發展模式。從基於股權的眾籌到市場消費者和商業貸款,從票據交易到獎勵眾籌,這些替代性融資活動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提供更多元且透明的方式讓消費者投資或融資、鼓勵創新、以及資助有潛力的社會事業。 本文點明全球替代金融市場概況後,分析替代金融市場的優與劣,以此對替代金融市場有更深地認識。再者,從六個全球市場上具有領先地位的融資平台經驗中,看見平台在不同環境下的多元發展,了解替代金融市場擁有的多樣化與潛力。最終聚焦臺灣,在現有的體系制度中建議平台業者應在現有的平台經驗中因地制宜,開拓適合臺灣之發展模式。 。 關鍵字:P2P借貸, 替代金融, 金融科技, 融資
32

金融改革中存款保險制度法律問題之研究-以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為中心

林元麒, Lin, Yuan-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已成為時代趨勢,然而市場過度競爭的結果,卻是各國金融危機頻傳,我國亦難以倖免。一九八五年,存款保險條例公布施行,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亦隨之成立,是為我國存款保險制度之始。但因我國金融市場開放過速,相關法規又未臻健全,政府依舊仰賴概括承受之模式以弭平金融風波,致存款保險所能發揮之功能十分有限。所幸自彰化四信事件後,各界均已體認到存款保險之重要性,政府亦試圖建構完整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包括一九九九年存款保險條例修正、二○○○年銀行法修正,以及二○○一年之「金融重建三法」等,以回歸市場經濟之正軌。 我國之存款保險制度乃師法自美國,金融重建基金之設置亦以美國之「清理信託公司」(RTC)為藍本,故本文除就存款保險之沿革及基本概念、問題金融機構之定義及認定等作一介紹外,主要係藉由檢視與對照美國及我國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以及分析彰化四信、中興銀行、卅六家基層金融機構(二○○一年)等案例之事件經過與處理爭議,來探究我國現行制度不足之處及主管機關在實務運作上所面臨之困境與挑戰。最後,針對金融重建基金退場,存款保險制度回歸限額保障之原始功能後所面對之金融改革賡續問題,爰就金融監理、金融機構內部管理、存保機制以及其他法制之配合等層面提出建議,以作為本文之結論。
33

從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監督制度論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相關法律問題

歐素華, Ou, Sue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正邁進整併階段,而今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掌控監理權之際, 卻面臨金融政策制定權回歸財政部的爭議.究竟金融監理應走向一元化或多元化,方能因應金控公司的多角化經營糢式,將是本論文所要討論之重點
34

美國金融自由化的政治分析 1980-2000

黃宗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美國因應金融全球化的調適之道。由於美國首屈一指的金融大國地位,所以美國不只是被金融全球化所侷限,甚至能反過頭來型塑金融全球化的走向,本文藉助「比較歷史研究途徑」的指引展開研究,試圖勾勒出金融全球化與美國金融政治交互建構的完整過程。 美國應對金融全球化的調適主要有四項發展。在國內層面,美國推動了金融自由化,主要是反映在業務項目和地理區位兩方面。業務項目的去管制是要廢除要求銀行與證券分業的Glass-Steagall Act,地理區位去管制是要廢除限制銀行跨州經營的McFadden Act。在國際層面,為了穩定金融體系同時又要保障美國金融利益的海外運作,美國一方面推動訂定了Basle Accord,提升了資本適足標準,將美國自身的資本標準國際化。另方面,為了不讓金融機構的海外放款陷入危機,美國藉由IMF執行金援抒困的任務,將美國政府金援抒困的角色國際化了。 藉由區分國際與國內層次,以及權威管制與協調機制的不同調適方式,就可建構出四種不同調適樣態,這四種樣態在執行難度與調適速度上會有所不同,美國應對金融全球化的四項發展正好提供了此四種調適樣態的經驗支持。「國際層次-權威管制」的方式最快,「國際層次-協調機制」的方式次之,「國內層次-協調機制」的方式又次之,速度最慢的是「國內層次-權威管制」。這四種調適樣態結合起來,共同展現了美國對金融全球化的因應。
35

衍生性金融交易爭議之類型分析與因應建議

楊佳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上,從事金融交易所須面對的風險類型,大致可分為五大類: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作業風險與法律風險。此種分類方式雖可詳細說明從事衍生性金融交易所可能涉及之風險問題,但實際上要利用此分類來辨別爭議事件之發生原因實不容易。理由在於,各類風險之間並非獨立存在,而有相互影響甚至放大之關係,此亦加深了我們去瞭解事件核心問題之難度。本文的研究目的,便在於希望能利用另一種更清楚焦距的分類方式,歸納出爭議事件所彰顯的關鍵問題,藉此觀察最需被注意之部份,並進一步檢視國際金融組織所提出之建議報告是否能被合理適用於防止爭議事件之發生。
36

臨界點現象來預測金融危機復甦探討 / Using Critical Phenomena to Predict Financial Recoveries

林煒勝, Lin, Wei-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希望探討Didier所發展出的金融危機預測模型是否也能夠適用於預測復甦現象?如同先前許多研究所指出的,美國股市指數波動在崩盤以及復甦下呈現截然不同的現象。當在復甦時,指數成長緩慢,波動程度小。但是當蕭條時,指數波動程度大,並且快速。這些差異增加了使用同一種方法來預測金融復甦與危機的困難度。 /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an the crisis prediction model proposed by Didier Sornette still work on blooming. As previous studies pointed out that the U.S. stock market index fluctuated different when under the blooming stage and the recession stage. When Economic recovery, a change into the positive cycle, the stock market index rose slowly, the index change in the short term rate is small. When recession came, changes in stock market index fiercely. These differences make it hard to using the same way predict the economic recovery and collapse.
37

俄羅斯金融安全之研究 / A study of Russian financial security

許馨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伴隨著俄羅斯經濟實力的提升,俄羅斯金融體系持續茁壯,並推動俄羅斯國內對金融安全需求的迅速增長。俄羅斯金融體系受政治影響極深,中央銀行缺乏獨立性。2007 年次貸風暴對俄羅斯經濟傷害甚鉅,2008年7雷曼兄弟宣布倒閉後,總計10個月內盧布貶值幅度高達52.5%,從MSCI股價指數波動率(equity VIX index)觀察美國、俄羅斯、日本及歐洲,顯示俄羅斯股市波動率最高,以2007 年的136.7 及2008 年的432.7 居冠。在金磚四國中,俄羅斯短期資金的流動性較高,股市波動率也較高。俄羅斯金融體系不良貸款比率高,易發生金融傳染危機,不良貸款比率高出其他國家4 到8 倍。 在金磚四國中,俄羅斯短期資金的流動性較高,股市波動率也較高。總體而言俄羅斯金融體系近年愈為穩健,俄羅斯的金融存款機構信任度在2008年~2010年有明顯提高趨勢,但存款機構內不良貸款比率仍偏高,同時俄羅斯金融體系易受國際金融傳染危機影響俄羅斯金融體系不良貸款比率高,易發生金融傳染危機,若能降低目前俄羅斯金融存款機構的壞帳比例及呆帳率,則俄羅斯的金融安全會更加穩固。 /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upgrading of Russia's economic strength, Russia's financial system continued to thrive, the needs of financial security growth rapidly. Russia's financial system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power, and their central bank is lack of independence. Subprime crisis hurt the Russian economy hugely, in July 2008, after Lehman Brothers declared bankruptcy; ruble devalued 52.5% in 10 months. MSCI stock index volatility equity VIX index) for U.S., Russia, Japan and Europe, shows Russian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rate was 432.7 and also the highest of all. In the BRIC, Russia presented higher short-term liquidity, and the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Overall, Russia's financial system is more robust and stable in recent years, from 2008 to 2010, the depository trust in Russia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Russia's financial system is still vulnerable to the contag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38

銀行業於雲端金融服務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he Cloud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Bank.

蔡育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際網路的應用發展與創新技科的迅速演進,早已經觸動傳統銀行產業的變革,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局面,其實就是一場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業之間的大競賽,誰能跑得比較快,誰就能取得領先地位。 傳統的銀行產業已經無法招架滾滾而來的科技洪流,必須跟隨時代的脈絡與進步才能發展出創新思維與作法。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科技的發展確實能夠從客戶的角度慢慢削弱傳統金融服務業的供應鏈,所以銀行產業勢必要正視目前趨勢,與時俱進,否則,不斷精進的高科技變革將有可能會對傳統金融業帶來毀滅性的衝擊。 本論文主要研究的就是銀行業面對雲端科技對於消費性金融服務之影響,從眾多的文獻資料與研究報告中發現,雲端科技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另一方面,雲端科技所帶來的商機也將會是無止盡的。 「雲端」是一種新型態的科技,會慢慢地影響民眾的生活方式,因為高科技的進步會讓生活更加的便利與舒適,民眾只要透過任一行動終端裝置設備,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就能隨時隨地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捷性與驚喜感,這也將代表著無所不在的雲端服務已從冰冷的金融交易中擴散到日常生活中。 然而,雲端科技發展之速、影響之深,將為這世界帶來極大的改變,由於研究者本身服務於銀行產業,深深感受到科技創新帶給銀行業之衝擊與蛻變無遠弗屆,不僅改變了銀行本業之經營計畫、行銷策略、財務結構、系統開發、支付金流與服務品質,更引導銀行業發展出許多的創新金融服務與商品。 研究者從本研究一開始的文獻探討與論述,甚至於構思創新金融服務的發展與結論引導,在在顯示著面對雲端科技的發展,對於銀行業雖然造成了無比的衝擊,但是,也因應雲端運算的強大功能,伴隨而來的龐大市場商機,身為銀行業者必須立即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開疆闢土,當個先行者,搶建創新業務,發展新型資訊,以擴大市場占有率。 有鑑於此,研究者仍進一步探討面對雲端科技所衍生的安全問題顧慮,評估銀行業在開拓業務的情勢下,還需考慮哪些內外因素與限制。畢竟在雲端的時代中,消費者只要一台端末設備就可以蒐集與使用相當多的資訊,更快速地執行所有的業務與交易,然後慢慢將行銷與商品帶進遊戲化趨勢,好讓即時互動與驚喜趣味快速成為未來的行銷主流。 此外,銀行業長久以來所運作的各項金融服務、經營策略與營運模式,是否會帶來不一樣的轉變與影響,而這些轉變與影響又將會促使銀行業帶來何種變革刺激,或是引進哪些創新開拓的機會,這些都是值得深究探討的。 本研究論文是從銀行業的角度發展,去構思創新的金融服務計畫,於是,研究者提出了「雲端生活理財」以及「未來銀行」的理念與做法,同時也整理出七個研究結論供銀行業者參考運用。 最後,為求後續之研究,研究者更是提出了以下四大建議或議題:1.雲端環境錯綜複雜,穩定性及交易資料安全性仍待考驗;2.尚無明確的法令規範,且實際效益難以量化;3.將技術挑戰變成商機,改變經營模式增加創新機會;4.走在資訊前端,積極開拓金融服務平台。 因應雲端科技的發展,傳統的銀行業將面臨非金融業者的挑戰以及轉型為未來銀行之趨勢,畢竟科技與競爭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銀行業唯有進步改變才能在未來科技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進而順勢發展創新金融業務。因為,未來銀行有其無比創新的潛力、未來銀行有其寬廣遠大的想像空間、未來銀行有著引導社會進步的強烈動力。 未來,客戶在哪裡,銀行就在哪裡;客戶在哪裡,科技就在那裡;客戶在哪裡,便利就在哪裡;客戶在哪裡,驚奇就在哪裡;未來在哪裡,科技就在哪裡。
39

金融控股公司投資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長期股權投資為中心 / A study of leg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investmen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focusing on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s

王允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於民國90年公布「金融控股公司法」並於同年11月施行,允許金融機構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金控公司)跨業經營,金融機構自此可以交叉銷售、跨業經營,金控公司制度的建立,提供金融機構規模及範疇擴張的平台,可有效提高經營績效及增加獲利能力,並有助於我國金融業走入國際金融市場,以面對區域性及全球性跨國金融集團的競爭。至民國100年12月厎,除已成立之15家金控公司,合作金庫銀行亦已獲准設立金控公司,使我國金控公司達到16家之多。 金控公司雖可藉由整合銀行、保險、證券子公司之通路進行交叉行銷,以達多引擎獲利之目標。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各銀行展開價格競爭,存放利差縮小,獲利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近年來匯、利差損不斷侵蝕保險公司獲利,金控公司唯有藉由投資整併,壯大子公司之陣容,才能充分發揮金控之綜效。於民國93年10月20日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宣布金融整併之4大目標,即所稱之二次金改,在政策之鼓勵下,至97年底陸續發生中信金控投資兆豐金控、開發金控投資金鼎證券、兆豐金控投資台灣中小企業銀行、新光金控投資元富證券及台新金控投資彰化銀行等併購案,惟該等併購案均引發相當大之爭議,多數以失敗告終。若撇開政治上之爭議而重行檢視該等的併購案,發現該等併購案,在一些重要因素上,如第一次併購時未取得控制性持股、財務槓桿比率是否過高、併購之手段是否透明及引入私募對象是否合適等因素,均值得深入進行探討。另金控公司係以投資並取得控制性持股為主要目的,若其無法順利完成併購,是否應容許該等狀態繼續維持?或應令其退場?事涉金融市場之穩定,亦值得探討。 本文將先說明金控公司投資之意義及利弊,進而說明我國對於金控公司進行投資之規範,接下來就外國立法例對金融機構投資規範加以介紹。以往金控公司進行併購係依據「金融控股公司轉投資作業管理規則」為之,惟本規則屬行政規則之一種,並無法律之授權。自98年1月21日金融控股公司法修正公布後,於第37條第9項新增主管機關得對金控公司申請投資訂定應遵行事項辦法,使主管機關取得規範金控公司投資之法源依據。故自98年起,主管機關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即著手開始訂定金控公司投資之規範,並於99年12月1日發布「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本文亦將對本辦法訂定之重點及背景加以說明。 金控公司屬於高度監理之行業,併購案之成功與否,牽涉到金控公司投資之法令是否完備、國內金融併購市場之環境是否成熟及國際金融市場之變動。而上開辦法發布後,陸續有中信金控公司併購大都會人壽、元大金控公司併購寶來證券及中華開發金控併購凱基證券等3件併購案依此規定向金管會提出申請並獲核准。故本文將歸納實際金控公司併購案例來探討金控公司進行併購時,所面臨之問題,並就該等問題來檢討現行金控併購所應適用之法令面是否均足以規範、其規範是否有效,加以檢視並提出建議。
40

労働金庫 -- 勤労者自主福祉金融の歴史・理念・未来

三村, 聡 23 January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経済学) / 乙第12886号 / 論経博第385号 / 新制||経||271(附属図書館) / 31640 / 九州大学大学院経済学府経済システム専攻 / (主査)教授 川北 英隆, 准教授 曵野 孝, 教授 久本 憲夫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Economic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