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併後整合之研究─以日本三家銀行為例 / Mergers and Post Merger Integration- The Cases of Three Japanese Banks

全球金融業於80年代起,受到經濟自由化及國際化的影響,開始進行一連串銀行的合併行為,日本於二次大戰後至泡沫經濟的經濟起伏,使當時金融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紛紛進行合併,演變至今日三大巨型銀行稱霸國內的局面。
台灣及日本同屬海島型國家,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國內也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和日本泡沫經濟前期背景類似。再加上國內金融數位化的崛起,使金融產業大環境改變,產業內大型金融機構投資大筆金額於IT基礎建設,而小型金融機構則面臨失去利基的危機,而金管會也鼓勵我國金融機構因應環境改變進行整併,加速台灣金融產業的整併。
本論文針對日本銀行整併背景、目前日本三大巨型銀行(瑞穗銀行、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整併過程及其併後整合的行動及策略進行研究,並以其各自合併後三年績效作為指標,探討兩個研究問題:(1)影響日本銀行合併之因素為何?(2)主併銀行在併後採取哪些整合策略與行動以達預期之目標?
透過綜合分析了解合併之決策行動及其績效的影響,給予台灣未來金融業計劃合併之銀行參考,有效處理併後整合的問題並穩健達成併後目標。
研究結果發現,合併主要動機為環境因素(經營危機)下,影響其餘合併動機(包括人事考量、拓展業務、拓展收益、與歐美大型金融機構競爭、子公司受威脅等),分別於2002年、2001年、2006年進行合併,希望達到預期目標(包括解決不良債權、增加營業淨利等)。而其併後整合與行動(包括組織結構調整、人事結構調整、資訊系統整合、業務整合、減少分行數、進行裁員、建立新組織文化、制定透明化人事評價考核等)影響其相關績效(包括ROA、ROE、國內分行數、國外分行數、行員人數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3363066
Creators鄭妤品, Jeng, Yu Pi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