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社會焦慮傾向者與憂鬱傾向者的病理階層模式在靜息態功能聯結網絡之初探 / A preliminary study of RS-fMRI in hierarchical model of social anxiety trait and depression trait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索Wang等人(2012)的模式中各因子的生理基礎,在該模式當中,社會焦慮疾患與憂鬱疾患間的結構關係,可透過高負向情感因子、低正向情感因子、害怕負向評價因子與害怕正向評價因子良好說明,然目前主要研究發現多來自問卷法研究,本研究以靜息態磁振造影做為生理方面的初探工具,以功能聯結網絡找出與因子對應的生理佐證。本研究邀請共邀請50位大學生,其中有25位是高社會焦慮傾向者,另外25位則是低社會焦慮傾向者,每位參與者都須填寫問卷與接受約15分鐘的磁振造影掃描。本研究分別以杏仁核、腦島、依核與眶額葉皮質為種子區域形成的功能聯結網絡,結果發現高社會焦慮傾向組與低社會焦慮傾向組在四組功能聯結網絡均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具差異的功能聯結與量表的關係,可觀察到與負向情感因子有關的聯結同時和社會焦慮傾向及憂鬱傾向達顯著正相關,與正向情感因子有關的聯結則同時和社會焦慮傾向及憂鬱傾向達顯著負相關;分別排除社會焦慮傾向與憂鬱傾向的影響後,仍可發現和害怕正向評價因子與害怕負向評價因子具顯著相關的功能聯結。本研究的發現顯示Wang等人(2012)的模式中各因子的確有對應的腦部功能聯結,可見該模式具有生理實質性,且可良好論述與釐清心理疾患間關係,然本研究受限於種子與參與者的選擇,無法呈現該模式中因子間的關係,未來可進一步採用作業態等方法,以利更加確立腦部功能聯結與模式中各因子的關係。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0752006
Creators羅智宇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