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探討影響流通履歷食品購買意願之人格特質—運用3M階層模式 /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purchase intention of the food with traceability system —an application of 3M model朱敏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恐慌與關切。我國經濟部商業司為了降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疑慮、建立消費者信心,正積極推動「加工食品流通履歷追蹤計畫」。由於該計畫尚屬於發展階段,為了能夠提升消費者對於流通履歷食品的需求以督促食品業者積極建立流通履歷,因此,本研究從消費者端進行研究,深入探討影響流通履歷食品購買意願的因素,以找出讓消費者願意購買流通履歷食品的方法。
本研究首先依據Mowen(2000)的3M模式,整合人格特質及行為意圖,以建立流通履歷食品購買意願的階層模式,接著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衡量各個人格特質,最後運用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找出影響流通履歷購買意願的因素,並研究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本研究重要的結果發現如下:
基本人格特質中的外向性、開放性、嚴謹性及物質資源需求對於學習需求有正向的影響,此外,物質資源需求對於健康動機有負向的影響,身體資源需求對於健康動機則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學習需求與健康動機進一步對食品安全關心度及流通履歷知覺品質有正向的影響。食品安全關心程度與流通履歷知覺品質則又進一步對於流通履歷食品購買意願有正向的影響。
由於過去研究關於履歷食品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尚未探討至更深層的人格特質因素,因此希望透過本研究,能夠瞭解人格特質與流通履歷食品購買意願之關係,了解消費者對流通履歷食品的認知與需求,以提供政府或業者推廣流通履歷食品參考。
|
2 |
複雜抽樣下反應變數遺漏時之迴歸分析 /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Missing Value of Responses under Complex Survey許正宏, Hsu, Cheng-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Gelman, King, 及Liu(1998)針對一連串且互相獨立的橫斷面調查提出多重設算程序,且對不同調查的參數以階層模式(hierarchical model)連結。本文為介紹複雜抽樣(分層或群集抽樣)之下,若Q個連續變數有遺漏現象時,如何結合對象之個別特性,各層或各群集的參數,以及連結各層或各群集參數的階層模式,以設算遺漏值及估計模式中之參數。
對遺漏值的處理採用單調資料擴展演算法,只需對破壞單調資料型態的遺漏值進行設算。由於考慮到不同的群集或層往往呈現不同的特性,因而以階層模式連絡各群集或各層的參數,並將Gelman, King, Liu(1998)的推導結果擴展到將個別對象之特性納入考量之上。對各群集而言,他們的共變異數矩陣Ψ及Σ為影響群內其他參數的收斂情形,由模擬獲得的結果,沒有證據顯示應懷疑收斂的問題。 / Gelman, king, and Liu (1998) use multiple imputation for a series of cross section survey, and link the parameter of different survey by hierarchical model. This text introduces a method to impute missing value and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affected by hierarchical model if Q continuous variables has missing value under complex survey.
For each cluster, the parameters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Ψ and Σ. The result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have no clear evidence to doubt the convergence of parameters.
|
3 |
雙語使用之認知處理--概念與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研究 /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 the asymmetry of links between concept and lexicon劉効樺, Liu, Shiau-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採用負向促發作業,探討中英雙語者之認知處理,主要研究目的為:一、探討雙語連結因不同促發順序(L1-L2 或 L2-L1)所致的不對稱性,及其連結性質的差異。二、探討不同 L2 熟練度的雙語者,是否表現出不同的雙語連結型態,而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三、探討雙語概念、詞彙的連結,是否會因文字形式、雙語文字間的相關或對譯關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態。
在兩個實驗中,所進行之負向促發作業卻產生正向促發效果,根據文獻推論可能是 SOA 間距不夠長;且繼續分析此促發效果型態,仍有其理論意義。
實驗一以 20 名中文四同學、 20 名英文四同學,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語意相關字彙判斷作業,結果發現:促發順序 L1-L2 產生顯著效果、L2-L1 無顯著效果、兩方向間的不對稱值隨著 L2 熟練度提高而變小。顯示雙語間的不對稱現象,是因兩方向之連結性質不同所致,且此不對稱有發展性變遷的現象,與雙語之「修正階層模式」預測一致。
實驗二以 24 名一般大學生,採相同作業程序,進行匿視促發項之跨語言對譯字(具體、抽象)、相關字字彙判斷,結果發現:整體之數據分析,顯示對譯字並未比相關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產生較大效果;具體對譯字在兩促發順序之不對稱值也沒有比抽象對譯字小。但分別將對譯字、相關字在不同促發順序分析其不對稱情形、及在 L2-L1 情況對譯字、相關字之效果差異,顯示此部份結果符合以「修正階層模式」為基礎所提出之預測。
總括而言,中英雙語之概念、詞彙連結之不對稱性,亦能以「修正階層模式」加以解釋;但是文字形式對中英雙語之影響,仍有待更進一步研究來加以釐清。
|
4 |
社會焦慮傾向者與憂鬱傾向者的病理階層模式在靜息態功能聯結網絡之初探 / A preliminary study of RS-fMRI in hierarchical model of social anxiety trait and depression trait羅智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索Wang等人(2012)的模式中各因子的生理基礎,在該模式當中,社會焦慮疾患與憂鬱疾患間的結構關係,可透過高負向情感因子、低正向情感因子、害怕負向評價因子與害怕正向評價因子良好說明,然目前主要研究發現多來自問卷法研究,本研究以靜息態磁振造影做為生理方面的初探工具,以功能聯結網絡找出與因子對應的生理佐證。本研究邀請共邀請50位大學生,其中有25位是高社會焦慮傾向者,另外25位則是低社會焦慮傾向者,每位參與者都須填寫問卷與接受約15分鐘的磁振造影掃描。本研究分別以杏仁核、腦島、依核與眶額葉皮質為種子區域形成的功能聯結網絡,結果發現高社會焦慮傾向組與低社會焦慮傾向組在四組功能聯結網絡均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具差異的功能聯結與量表的關係,可觀察到與負向情感因子有關的聯結同時和社會焦慮傾向及憂鬱傾向達顯著正相關,與正向情感因子有關的聯結則同時和社會焦慮傾向及憂鬱傾向達顯著負相關;分別排除社會焦慮傾向與憂鬱傾向的影響後,仍可發現和害怕正向評價因子與害怕負向評價因子具顯著相關的功能聯結。本研究的發現顯示Wang等人(2012)的模式中各因子的確有對應的腦部功能聯結,可見該模式具有生理實質性,且可良好論述與釐清心理疾患間關係,然本研究受限於種子與參與者的選擇,無法呈現該模式中因子間的關係,未來可進一步採用作業態等方法,以利更加確立腦部功能聯結與模式中各因子的關係。
|
Page generated in 0.01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