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工會集體行動策略分析-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

觀察過去的工會發展史,從一黨專政把持的政黨工會,至經濟發展時期的政經結合穩定勞資關係,工會只是國家宰制的外圍團體,直至解嚴及政治民主運動興起,勞工意識獲得啟蒙,帶起一波工潮,工會自主性才逐漸展開。中華電信工會成立自今已逾50年之久,不僅見證台灣工會的發展,更親身經歷其中,最終擺脫官方的掌控,其在行動力與組織規模方面皆極具工會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首在透過中華電信工會豐富的工會行動經驗,來檢證台灣工會對於集體行動理論的適用性,並探討工會運用解決困境的途徑。又由於個人或組織行動成功與否,在行動過程中策略的運用佔有決定性的影響,是以本研究另個重點在於分析中華電信工會的行動策略,探討策略執行的效果與影響,希冀對工會後續行動能有所助益。
本研究發現,中華電信工會的成員參與工會行動的動機乃是出於理性自利的選擇邏輯,工會的集體行動並受團體大小、成本效益關係、選擇性誘因及政治企業家型工會領袖等變項所影響,而超理性動機與公共財的供應等變項卻不足以解釋工會成員參與集體行動的動機。至乎工會面臨動員的困境,可藉由提供選擇性誘因、提升勞動意識及增加會員認同等途徑來解決,其中又以提升勞動意識及增加會員認同為治本之法。
工會策略的採取,目的是為了吸引潛在成員的目光,激起他們參與工會行動的意願,在政策遊說方面,如何取得關鍵少數支持及連結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為政策遊說的核心所在;媒體及議題操作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示威遊行就策略應用的廣度與即時性,與議題操作與媒體曝光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罷工讓會員負擔成本過高,若能備而不用,利用發起罷工的動作壓迫資方妥協取得訴求或重回談判桌,或許才是良方;工會組織串聯方面,國內聯合有助於集體行動的成功,惟跨國聯結則著眼於長期勞動意識的提升。工會集體行動的策略運用,絕非採單向策略而是多管齊下、交互並使的,例如工會在示威遊行時,就會配合議題的操作並訴諸媒體,形成社會輿論,再透過其他利益團體的聲援壯大聲勢,形具最大的壓力,達到最佳的威嚇效果。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2620112
Creators劉政彥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