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風後抑鬱症針灸治療臨床文獻研究

中風後抑鬱症( Post-strok Depression, PSD )的發生率,在中風後患者中佔有較大比例,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國外研究結果顯示中風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為28%-56%而國內臨床相關文獻提示中風後抑鬱的患病率大致為20% - 50%。臨床中存在有許多繼發於中風的抑鬱患者,診療未受到關注的現狀。而一些接受治療的病人,也因長期口服抗抑鬱藥導致副作用愈發突出。與此同時,針灸治療抑鬱的臨床優勢已經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與肯定。本文著重以近10 年來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文獻為主進行研究,總結關於該病因病機及有特色針灸療法的最新研究進展,歸納選穴處方的規律特點,進而在已有研究基礎上融人自己的見解,對於PSD 這種身心疾病的治療提出相關值得探討的問題與對今後研究的展望。新近的國內外研究提示,在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領域目前主要有毫針針刺和特種針法,並結合電針、配合藥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可以促進中風後患者抑鬱情緒的調整,且一定程度上也加強其他肢體功能以及神經功能的康復。同時針刺在治療的臨床研究方面也已取得較大進展,部分實驗已設立自身前後對照研究及其他藥物或針刺對照比較觀察,在診斷及評定療效標準時使用了量表及統計分析,增強了療效的可信度及可比性。一些課題也已進入實驗室研究,從神經遞質、神經內分泌方面探求針刺治療PSD 的機制,並取得一定的進展。本研究得出今後應該加強隨機大樣本對照的前瞻性設計實驗的結論,認為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分型、穴位配伍、針刺手法、刺激量大小以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將成為針灸治療本病的繼續研究之探索方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hkbu.edu.hk/oai:repository.hkbu.edu.hk:etd_oa-1242
Date11 June 2016
Creators金珍妮,
PublisherHKB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ource Sets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anguageChinese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SourceOpen Acces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ightsThe author retains all rights to this work. The author has signed an agreement granting HKBU a non-exclusive license to archive and distribute their thesi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