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公共投資對製造業、生產者服務業發展之關聯性研究

發展經濟學理論認為,公共投資有助於整體經濟的成長,同時可以帶動產業的發展,亦是支持國家經濟的重要動力,而在面對全球產業生產模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變遷的階段中,臺灣地區的產業已朝向生產者服務業擴展之趨勢,為增進國家發展與提高國民生活品質之需,增加公共投資是否有助於達到上述目的值得研究。
惟近年來臺灣正面臨經濟成長萎縮與財政緊縮的窘況,公共投資的面向勢必調整於最具有影響性的產業,同時,在有限的財政資源中,應當選取可以獲得最大效益的公共投資種類作為主要投資方向,因此,本研究以臺灣地區23個縣市為實證範圍,並採自民國75-90年工商普查與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之資料,以Cobb-Douglas生產函數作為實證迴歸函數,探討公共投資對製造業與生產者服務業的產出影響,並將生產函數分成未限制、規模報酬遞增固定規模報酬等三項生產模式來作為研究之實證模型。針對公共投資部分,將中央與省政府所投資的重大建設計畫再加上各縣市的決算資料予以分配計算,並依其性質分成總體公共資本、經濟性公共資本與社會性公共資本等三項存量變數作為驗證變數。
基於以上的模型設定和變數整理,本研究所得出之結果為:
1.公共投資對於產業發展是具有正向的影響性,這也驗證Rosenstein-Rodan所提出的大力推動理論,政府必須先於產業之發展而予以投資固定資本,促使產業達到提升產值的經濟效益。
2.只有產業在規模報酬遞增的生產模式中,各項公共資本的投入才會對產業產生正向關聯的影響,且其影響彈性以製造業為最。
3.經濟性公共資本與社會性公共資本的比較方面,社會性公共資本對於產業的挹注效果比較大。
4.我國製造業對於公共投資的敏感性較為顯著,當多投施一單位社會性資本的建設時,則會促使製造業的產值最大可增加0.28單位,而生產者服務業最多亦可增加0.26單位。
5.公共投資需要投注在單一產業,以引發整體經濟的成長,近期即應挹注在製造業這項產業上;在公共投資項目,則應專注於社會性的公共資本支出。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2570171
Creators李怡璇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