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社區實質環境、社會條件與社區福利間關係--以台北市萬芳社區為例 / The relationship of material environment, social condition and welfare in community

研究發現在台北市方面,若要實現福利社區化,仍有結構上的障礙,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在行政體系與運作上,從未將社區概念落實在實施或推動層面. 在萬芳社區方面,發現:1.福利需求無社經地位差異,且定義傾向包括生活需求與福利需求2.福利資訊網路以社區為單位有其可行性 3.應以社區福利作為社區參與凝聚的目地與手段 4.居住時間,居民同質性及活動內容為參與的基礎5.社區中的少數更應被關心6.社區認同應被強化7.社區組織的重要8.女性力量的發揮9.社區內各區域的分離影響社區中各區域的關係10.善用社區居民'購物行為'與'休閒行為'的公共空間11.既有公共空間的維護與管理12.社區內出租國宅疏離來自居民對其環境無自主能力13.地緣影響參與與認同14.善用社區特殊資源.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825
Creators李秉真, Lee, Ping-Ch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