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文革」時期中共運用青年學生運動之研析

本論文,共分七章,每章約二萬字,計十四萬字左右。
第一章 「學生運動的淵源」,共分三節。第一節略述傳統中國第一次學生
運動,到當代中國的學生運動的歷史發展;第二節,略述馬克思、烈寧、史大林
及毛澤東,對於青年學生運動的看法及主張。第三節分析傳統中國學生運動的本
質,毛共如何運用學運的特質,達到取得政權的目的。
第二章 略述「文革」的背景,題目為「政治秩序的破壞與追求」。共三節
。第一節是對於「文化大革命」背景的分析,過程的敘述。第二節列述各學者對
於「文革」不同的看法。第三節專述毛與「權威」對中共政治的關連。
第三章 紅衛兵體系的認同
第一節 體系的形成,說明紅衛兵的出現,成分、組織及心理組成。
第二節 體系的平衡,說明紅衛兵派系之間如何互相抗衡,
第三節 體系的互動,說明紅衛兵大串連的原因及其目的,及後來的結果

第四章 體系轉換過程中角色的互動
第一節 工作組與紅衛兵的關係。從工作組的派出到撤回,在學校中的工
作情形。
第二節 文革小組與紅衛兵的關係。文革小組之成立,到王力、關鋒、戚
本禹事件。
第三節 全軍文革小組與紅衛兵,主題在軍隊和紅衛兵的關係。
第五章 體系的輸出
第一節 破舊立新,紅衛兵對傳統的破壞與建立新形式的世界。
第二節 大字報,大字報的運用,對於鬥爭的作用。
第三節 奪權與武鬥,紅衛兵中的反毛派,擁毛派,各派之間的武鬥。
第六章 政治秩序的再崩潰與系統的維持
第一節 紅衛兵的整頓,毛下令停止串連,限期返校,復課鬥革命。
第二節 工宣隊進入學校,敘述「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入學校,控制學
生。
第三節 下放,毛企圖把學生運動狂熱減低,利用上山下鄉來沖淡。
第七章 結論--比較分析。
第一節 講述毛對於紅衛兵的政治支持--八次接見紅衛兵,政治要求-
「鬥、批改」--此乃「文革」之政治任務。
第二節 詳述自由地區反共青年救國團與青年的關係。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399
Creators高永光, Gao, Yong-Gu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