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報社編輯選擇新聞與版面編排之研究-以大台北新聞版為例 / Editor Choose The News And Graphic Design

為讀者提供一份現代化的報紙,是各報身處多元化媒體競爭下,必須不斷創新改進的途徑。自報禁解除迄今,不少報紙陸續採取改版策略,尤其身為報社編輯,如何運用現代化科技,將讀者想看的重要新聞,以凸顯的形式設計成美觀、易讀的版面,發揮報紙好看、好讀、好找的特性,期使在新科技與新興媒體衝擊下,仍可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正是本研究的最大目的。
  研究方法是採深度訪談,針對七家報社十個大台北新聞版編輯為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可歸納為:
  (一)在新科技與新興媒體衝擊下,不同報社之大台北新聞版編輯所設計版面之相同處與相異處;同時規劃未來報業所認定的理想版面雛型。
  (二)探討不同報社之大台北新聞版編輯選擇新聞所考量因素之相同點與相異點;以及相同報社之大台北新聞版編輯選擇新聞所考量因素之差異情形。
  研究步驟除了先了解受訪者個人背景資料外,在作版面分析時,則是針對欄位、標題、照片、圖象、色彩等變項分別探討。結果發現從事新聞工作時間愈長者,薪資所得愈高;但受限於報社制度不同,大多數編輯工作仍無法享有充分的自主權。
  在版面編排部分,編輯是依版面設計、新聞重要性與新聞字數多寡決定欄位和字數,且都採塊狀拼版,每欄字數不宜一致化;標題字數最好不超過十字,至於應用何種字體,多半取決於主管規定,且會使用筆記式標題的情況並不多;理想的新聞照片數是三張,但受限於來源,版面可能出現毫無作用的照片,彩色版則是不可能呈現無照片;圖象在版面中的確有其重要性,但多數受訪者對報紙版面應否走向圖象化則持保留態度;對彩色版的處理,都是由美術編輯負責,雖然新聞版尚無全面彩色化,但卻是未來必然趨勢,文字編輯有必要加強這方面專業技能。
  在選擇新聞部分,小版比大版編輯對新聞的取捨較無選擇權利;受訪者也會有移情作用,會依個人好惡、對事件的認知,以主觀意識決定重要新聞;當然也會考慮讀者所好,且只要不與政策牴觸,編報時是不會特別考慮報社利益的。
  由於各報社實施電腦化情形不盡相同,也直接影響編輯作業。對於已完全電腦化的報社編輯認為作業比過去便利,也縮短流程,正朝版面精緻化目標邁進。這也是平面媒體在多元媒體競爭下,必須更善用新科技,以求不斷創新突破。
  也就是說,新聞有深入淺出的內容,版面一目了然,最好全部彩色,有圖有表,並朝高度系統化編排,以索引、提示之形式方便讀者閱讀,同時以新科技解決中文編報的技術問題,這些都將是編輯工作努力的指標。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404
Creators蔡佩蓉, Tsai, Pey Ro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