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保險價格之決定性因素分析--美國汽車保險之實証研究 / An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Insurance Price---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to Insurance in U.S.

市場中商品的價格往往都是由供給與需求來共同決定的,同樣的,在保險商品的市場中,亦存在著保險商品的供給與需求,而我們一般在買賣保險商品時,保險商品的價格往往是以總保費(Total Premiums)的觀念來做為討論,事實上,我們可以將總保費看作保險單位價格(P)乘上市場上消費的保險數量(Q),並且將總保費分成保險價格與數量來分開討論。
本文中對保險單位價格的定義是從損失率(Loss Ratio)的觀點來導出,並假設損失機率(π)為固定下,將保險單位價格定義為損失率的倒數,且將總保費除上保險單位價格來得出保險數量。在定義出保險單位價格及保險數量之後,在保險市場中,保險單位價格與保險數量應是會隨著保險商品的需求及供給之變動而有改變,因此,藉由一些與保險需求及保險價格相關的文獻,來找出一些可能影響保險單位價格與數量的因素,並藉由實証的過程來探討這些決定性因素與保險單位價格及保險數量的關係,和其可解釋的程度。
因此,本文的實証資料是以美國汽車保險的自用客車與商業用車之碰撞與綜合險及責任險為主,並以1979年∼1994間年淨簽單保費收入持續排名為前五十大的產險公司為資料採用對象,因此,在自用客車方面,有33家產險公司為研究樣本,商業用車方面,則有28家為研究樣本。
在實証模型中,是以保險單位價格及保險數量為兩大模型的應變數(dependent variable)。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的選取則有每人國民所得(NI)、淨簽單保險費(NPW)、行銷制度(MKT)、通貨膨脹率(INF)及利率(INT)五個變數。並以複迴歸分析為研究方法,得出其實証結果。
本文的實証結果顯示,在保險單位價格的模型中,不論是自用客車或商業用車,其解釋程度皆不高;在保險數量的模型中,兩車種的解釋程度則很高。自用客車的利率(INT)及行銷制度(MKT)兩變數,不論在自用客車或是商業用車方面,與保險單位價格的關係是符合我們所預期的,分別為反向及正向關係。每人國民所得(NI)變數在自用客車方面,與保險單位價格為反向關係,和預期相反,且P值並不顯著;商業用車方面,則為正向關係且顯著。

略 / 略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437
Creators鄭喬云, Cheng Chiao-Yu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