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影響臺灣地區居民生活滿意度因素之研究 / A Study of Affective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for Citizens in Taiwan

生活滿意度常視為生活品質的指標,是一種心理上主觀對自我生活的評價,也是知覺與期望是否一致。如何在個人、家庭、社會環境中得到主觀情緒的滿足,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標,也是現代社會最為重視的領域(蔡明怡,2008),本研究主要探討影響臺灣地區居民生活滿意度之因素,研究目的為:1.探討台灣地區居民的生理健康、經濟狀況、休閒活動參與之情況。2.探討性別、婚姻、年齡、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健康狀況對生活滿意度之差異。3.生理健康、經濟狀況、休閒活動參與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聯性。4.分析影響臺灣地區居民生活滿意度因素。研究資料為「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五期第三次(休閒組)調查」,樣本數為2147份。研究方法採敘述性統計、差異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婚姻、年齡、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對生活滿意度無顯著差異,但健康狀況對生活滿意度具顯著差異;相關分析方面教育程度愈高、經濟狀況愈好、健康狀況愈好、參與靜態動態活動愈高,生活滿意度愈高;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有年齡、健康狀況、參與靜態活動,其中又以健康狀況最具影響力。 / Life satisfaction often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quality of life is a mentally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one’s life. Being emotionally subjective satisfied in the individual, family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is not only a goal that people pursue, but also a prominent aspect in the modern society (Cai Mingyi, 2008).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aiwanese residents’ lives satisfaction, and the objectives are as follows: 1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of Taiwanese residents’ physical health, financial statu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2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actors--gender, marriage, ag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onthly income, health condition that influence life satisfaction; 3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ce of the factors to life satisfaction; 4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life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data,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nitiated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TSCS), whose sample size is 2147. The research methods involv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varianc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sex, marital status, ag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r monthly income mak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 life satisfaction. In contrast, one’s health cond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ife satisfaction. Moreover, according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better financial status and health condition, the more participation in sedentary as well as dynamic activities, the better the life satisfaction. At last, according to regression analysis, factors that affect life satisfaction are age, health condition, participation in sedentary activities, among which the health condition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 v
表目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問題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生活滿意度之定義 5
第二節 影響生活滿意度之因素 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3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變項衡量 14
第四節 資料分析 15
第四章 資料分析 17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百分比 17
第二節 差異分析 27
第三節 相關分析 30
第四節 迴歸分析 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35
第二節 管理意涵 36
第三節 研究建議 37
參考文獻 41
附錄 47
圖目
圖1-1 研究流程圖…………………………………………………………………4
圖3-1 研究架構圖…………………………………………………………………13
表目
表2-1-1 生活滿意度定義 5
表2-2-1 影響生活滿意度因素-生理健康 6
表2-2-2 影響生活滿意度因素-休閒活動 8
表2-2-3 影響生活滿意度因素-經濟狀況 9
表2-2-4 影響生活滿意度因素-性別 10
表2-2-5 影響生活滿意度因素-年齡 11
表2-2-6 影響生活滿意度因素-教育程度 12
表4-1-1 人口變項分析的性別 17
表4-1-2 人口變項分析的年齡 17
表4-1-3 人口變項分析的教育程度 18
表4-1-4 人口變項分析的婚姻狀況 18
表4-1-5 經濟狀況分析 19
表4-1-6健康狀況分析 19
表4-1-7看電視,dvd,錄影帶 20
表4-1-8 到電影院看電影 20
表4-1-9 逛街購物 21
表4-1-10 看書 21
表4-1-11 參加藝文活動 22
表4-1-12 跟親戚聚會家族聚會 22
表4-1-13 跟朋友聚會 23
表4-1-14 玩牌或下棋 23
表4-1-15 聽音樂 24
表4-1-16 從事體能活動 24
表4-1-17 到現場看體育比賽 25
表4-1-18 做手工藝 25
表4-1-19 使用電腦或上網 26
表4-1-20 生活滿意度 27
表4-2-1 性別對生活滿意度之差異 27
表4-2-2 婚姻對生活滿意度之差異 27
表4-2-3 年齡對生活滿意度之差異 28
表4-2-4 教育程度對生活滿意度之差異 28
表4-2-5 平均月收入對生活滿意度之差異 29
表4-2-6 健康狀況對生活滿意度之差異 29
表4-2-7 Scheffe事後比較 29
表4-3-1 相關分析 32
表4-4-1基本人口背景變項、健康狀況、參與靜態活動、參與動活動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模式 33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TW/102FGU00583001
Date January 1900
Creators王立衍, Wang, Li-yen
Contributors盧俊吉, Lu, Chun-chi
Publisher佛光大學, 管理學系
Source Sets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English
Type碩士
Format61
Relation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統計處(2008)。96年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10)。98年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12)。100年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內政部。 王碧雲、徐俊雄、李世昌(2011)。銀髮族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3),37-48。 朱佩蘭(2001)。安老與社會立工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美萱(2004)。護理人員休閒參與、工作無聊感與生活滿意之研究。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 李城忠、施麗玲(2012)。高齡者運動休閒涉入對身心健康與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5(1),21-39。 吳明蒼、洪信嘉(2006)。非典型工時職業婦女身心健康評估研究(二),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硏究所。 吳明蒼、蔡正育、張珈瑛(2011)。老年人運動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臺中學院體育,8,51-60。 林玉屏(2008)。社大學員情緒智力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佳蓉(2001)。生活滿意度模式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佳樺(2008)。運動健身俱樂部之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會員生活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南市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怡欣(2005)。國小教師A型性格工作壓力與生活滿意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房家儀(2008)。空服員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及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中華航空公司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淑惠、吳明隆(2014)。高雄市國小特教教師正向心理、生命意義感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美和學報,33(1),195-216。 邱明宗(2007)。登健行者的人格特質、休閒滿意對登山行為及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以臺中市大坑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胡淑惠、林俐伶(2014)。未婚女性護理人員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0(2),28-37。 柯瓊芳(1998)。為什麼他們生活比較滿意?歐體十二國的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8,1-23。 洪晟惠、周麗端(2012)。中年世代的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4,95-124。 徐莞雲(2008)。輪班制度對護理人員生活品質相關因素探討。中台科技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梁慧君、李世昌、王月鶯(2013)。臺中市高齡族群休閒活動參與、成效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2(1),24-38。 陳肇男(2003)。台灣老人休閒生活與生活品質。人口學刊,33,96-136。 陳彥丞(2008)。宗教志工志願服務行為、休閒參與、與生活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慧芳(2006)。女性軍訓教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淑美、林佩萱(2014)。台灣老人居住安排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區域差異分析。建築與規劃學報,15(1),61-82。 陳琇惠、林子宇(2012)。老人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6(4),100-127。 陳冠名、林春鳳(2011)。老年人身體活動對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131-145。 陳欣怡、陳若琳(2011)。幼兒父親的工作投入、家庭投入、工作-家庭衝突對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輔仁民生學誌,17(2),103-120。 翁毓秀 (2010)。從生活滿意度探討福利服務方案─以身心障礙者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31,487-515。 黃俊彥、何育敏、邱裕新、胡雲雯(2014)。屏東縣瑪家鄉銀髮族運動休閒參與程度、心流體驗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177-184。 黃筱君、鄧皓引、利翠珊(2012)。老人自主性、代間情感與其生活滿意度之關聯。輔仁民生學誌,18(1),45-65。 黃淑貞(2011)。高雄市大樹區老人休閒參與其對生活滿意度調查。休閒保健期刊,6,13-21。 曾冠華(2005)。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狀態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區域醫院為例。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曾中正、張清標(2008)。基層員警之工作壓力、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生活滿意度之探討-以台南地區為例。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5,293-304。 廖榮利(1991)。認識老人與服務老人-生物、心理、社會面之探究。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老人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劉一蓉、蘇斌光(2009)。內發與外誘宗教動機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以台灣四個不同宗教傳統的老人與大學生為樣本的試驗性研究。安寧療護雜誌,14(3),254-274。 蔡長青(1998)。退休老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183-222。 蔡明怡(2008)。工作型態與工作士氣、工作壓力及生活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進雄(2013)。國民中小學校長幸福感之建構與發展。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8,191-216。 盧俊吉(2009)。高齡者休閒與成功老化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春安(1991)。國內婦女生活滿意度調查報告。當代社會工作學刊,1,87-99。 謝妙吟(2006)。休閒教育之休閒知覺自由與生活滿意關係之探討–以台南市民為例。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蘇倫慧、賴志超、趙淑珠(2013)。親密關係、情緒與生活滿意度-正向情緒的中介效果。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5,55-86。 蘇榮裕(2012)。老年人身體活動能力、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2),104-117。 二、英文部份 Bowling A, Farquhar M, & Grundy E. (1996). Associations with changes in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ree samples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at ho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1(12), 1077-1087. Brown, C., & Duan, C. (2007). Counselling psychologists in academia: Life satisfaction and work and family role commitments. 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20(3), 267–285. Cheung C., & Leung K. (2008). Ways by which comparable income affects life satisfaction in Hong Ko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7, 169–187. Cheung, H,Y & Chan, W.H. (2009).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Life Satisfaction Across Countries. The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5(1), 124-136. Coleman, D., & Iso-Ahola, S. E. (1993). Leisure and health: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 111-128. Charles, Z., & Karen, K. (2007). 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7th ed.). CA: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s. Degges-White, S., & Myers, J. E. (2006). Women at midlife: An exploration of chronological age, subjective age, well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Adultspan Journal, 5(2), 67-80. Dianne, L. S., Marie, E. C., & Kathleen, P.(1989). Health perceptions and lifestyles of the elderly. 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 12, 93-100 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Dixon, M. A., & Sagas, M.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support,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the job-life satisfaction of university coache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8(3), 236-247. Hollis, L. A. (1998). Sex comparison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scores with an older adult sample: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sex role differences in older cohorts. Journal of Women & Aging, 10(3), 59-77. Joerg Dittmann, J. & Goebel, J. (2010). Your house, your car, your education: The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neighborhood and its impact on life satisfaction in German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6, 497–513. Moore, B. S., Newsome J. A., Payne P. L., & Tiansawad, S. (1993). Nursing research: quality of life and perceived health in the elderly.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19(11), 1-14. Santrock, J. W. (2004). Life-span development (9th ed.). Boston: McGraw-Hill. Zuzanek, I. & Box, S. (1988). Life course and the daily lives of older adults in Canada. In K. Altergott (Ed.), Daily life in later life (pp.147-185).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Zhang, L. (2010). Urbanites’life satisfaction research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quality of life in eight cities. Asian Social Science, 6(5), 19-26.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