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哈密政權研究(十四世紀中葉∼十七世紀中葉) / A Research of Qamul kingdom (form the Middle 14th cent. to the t.)

哈密(Qamul)地區位天山山脈東段內,自古即是東西交通路線上的
重要據點,也是定居性的農業民族與移動性的游牧民族重疊的活動區。十
四世紀中葉,其東方的中原朝廷元朝為明朝所取代,但明朝的擴張則受制
於北元的牽制;其西方的東察合台汗國內部各地方政治勢力分立,無法形
凝具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故蒙裔宗室肅王忽納失里於洪武二十三年得
盤據在哈密地區正式形成「哈密政權」。哈密政權建立後,不斷地周旋於
周圍各大勢力之間。永樂四年明朝將哈密政權納入其羈縻衛所的體系之中
;嘉靖八年,以吐魯番政權為首的東察合台汗國奪得哈密地區,哈密政權
在失去其真實的國家領域後,亦為其國祚劃上休止符。本文即在研究哈密
政權的如何形成、持續與覆亡的過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251
Creators鄭詠立, Cheng Yung L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