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引力模式」應用在雙邊貿易之分析—以亞太國家為例

亞太地區之經濟發展實深受貿易活動的影響,為進一步探討影響亞太國家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本研究嘗試以「引力模式」(Gravity Model)進行分析。引力模式是指:兩國之間的貿易和兩國的產出成正向關係,但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關係。引力模式之直覺概念與物理學上說明兩物質之間吸引力的萬有引力公式類似。自Tinbergen(1962)最先使用引力模型分析雙邊貿易流量以來,引力方程式應用在雙邊貿易影響因素之探討已有30年的歷史,其實證上的成功已廣受支持。再者,APEC、ASEAN、NAFTA三個區域集團是亞太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組織,其不斷地加強區域內部之經貿合作,但究竟區域集團對貿易之影響效果為何,實值得進一步探討。
為此,本研究首先回顧「引力模式」應用在雙邊貿易之相關文獻,隨後據以推論影響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並建立相關假說予以驗證。有關模型之建立,則以Ma’tya’s (1997)之固定效果模型為出發點,嘗試以涵蓋十六個亞太國家同時跨五個時點之資料型態逐步建構亞太國家雙邊貿易活動之決定因素模型,同時探討其決定因素之重要性,並驗證各項假說。
經由實證分析,可知GDP等7個因素對出口具解釋能力及其對出口之影響方向,此外尚且發現亞太地區存在某種程度之集團貿易效果。同時也證實亞太國家雙邊貿易現象符合「引力模式」之基本意涵,即兩國間之貿易量與兩國的國內生產毛額成正比,而與兩國間的地理距離成反比。因此可以推論「引力模式」適用於分析亞太國家之雙邊貿易現象。關於集團貿易效果部分,根據1985至1997年間之實證結果,我們發現APEC之貿易效果雖未顯著,卻由「負」轉「正」並逐年增加;ASEAN於1985年存在貿易效果,之後並沒有顯著貿易效果存在;而NAFTA之貿易效果顯著且有逐年增加之趨勢;本研究亦分別針對上述之研究發現,嘗試探究其背後之原因。
最後,本研究就本國之GDP、本國政治穩定度及實質匯率等三方面本國較能影響之變數,提出政策建議;並就集團之實證結果,提出意見供予參考。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7
第三節 章節說明及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引力模式之回顧………………………………………11
第二節 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23
第三節 研究假說………………………………………………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模型說明………………………………………………31
第二節 研究變數之定義與衡量………………………………33
第三節 資料來源………………………………………………41
第四章 實證步驟與實證結果…………………………………………45
第一節 前言……………………………………………………45
第二節 實證步驟與實證結果…………………………………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61
第二節 政策上的建議…………………………………………70
第三節 理論和實證上的貢獻…………………………………73
第四節 研究限制………………………………………………75
第五節 後續研究建議…………………………………………76
參考文獻……………………………………………………………… 78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006
Creators郭錦婷, Chin Ting Kuo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