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意识形态、诗学与文学翻译选择规范 : 20世纪50-80年代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翻译研究

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一直受到排斥,在中国翻译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的位置,在50-70年代更被视为"颓废文学"、 "反动文学"。70年代末,中国开始译介(后)现代主义文学,但引起了激烈的论争。译介者运用种种阐释和翻译策略,终于使(后)现代主义文学"合法地"进入中国文学系统,并从文学系统的边缘走向比较中心的位置。(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翻译影响了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面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的文化际遇,非常生动地说明,文学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译语文化多元系统对外国文学的文化操纵和利用。
本文采取史论结合的方式,以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以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等人的理论作为探讨具体翻译现象的理论视点,在当代中国文化多元系统动态演进的时空中,分析意识形态、诗学、文学体制与文学翻译选择规范的形成和嬗变的关系,由此阐释(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50-70年代被边缘化,在80年代被中心化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原因。本文还从翻译文学经典形成的角度,考察(后)现代主义翻译文学经典对8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以及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最后,作者根据本文研究,对系统理论进行了反思,并对如何拓展翻译文学史研究空间,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ln.edu.hk/oai:commons.ln.edu.hk:tran_etd-1008
Date01 September 2003
CreatorsZHA, Mingjian
Publisher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Source SetsLingnan University
LanguageChinese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Formatapplication/pdf
SourceTheses & Dissertation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