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論韋伯與盧曼從除魅到復魅的辯證

本文以M. Weber西方理性主義研究中,除魅化的命題出發,對韋伯與盧曼(N. Luhmann)的社會學理論進行比較,討論晚近以來所出現的“復魅”的思想、社會潮流在社會學理論上的意義,並且探究「除魅」與「復魅」各自作為一種「世界圖像」,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在討論架構與研究方法上,以兩種方式交互進行。第一個表現在章節安排上,藉哲學本體論的理論模式,分別討論兩位社會理論家各自三個層次的世界圖像:1. 本體論預設層次,2. 社會構成之基本,即社會研究之基本單位3. 社會理論對現代社會、世界之觀察。
第二個則是以盧曼和韋伯各自的社會理論觀點出發,對彼此進行的比較與相互的觀察,此亦表現在章節安排上,先進行對盧曼的討論。本文基本上較著重以社會系統論,這個較為晚近的理論發展,來對韋伯的世界圖像進行「二階觀察」。討論「世界圖像」作為一種社會學概念,可顯示出社會學理論中將「社會」作為一個觀察的目光所包圍的場域,與作為一個邏輯場域的一種透視主義(perspectivism)的面向。
透過研究,本論文發現儘管盧曼和韋伯兩人在社會學研究對象、基本單位及相應的研究方法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他們兩人卻都對近代社會與世界的各價值領域多元與各功能次系統分化自主的現象各自提供了一套理論依據與判斷,而以他們的理論眼鏡所透視出來的,這樣相近的世界圖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他們同樣也近似的本體論的世界圖象上。
而他們的世界圖像都告別了除魅化之後「一元論與機械論式的世界圖像」,透過尼采的透視主義與韋伯的宗教研究,可以回溯到古希臘哲學或是印度的多神論。他們「復魅的世界圖像」,當然不只是一種回復而已,但似乎一段漫長的歷史又擺盪回它"開始"的那一點,而這也就是本文所謂的「從除魅到復魅的辯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855
Creators駱益新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