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新上市公司股價是否過度反應及上市價差與財務體質關係之研究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兩個問題,首先是判定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是否有過度反應的現象,其次是探討公開說明書中的財務比率與新上市價差是否具有顯著之相關性,亦即藉由兩者之關係,了解財務比率資訊是否會影響投資人行為,財務比率資訊是否具備有用性或資訊內涵。
研究期間從民國八十四年至民國八十八年止,選取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八十七家公司,以證期會規定公司應揭露的財務比率中的五項代表性比率作為自變數,新上市價差作為因變數。
研究方法是以公司上市後股價連續上漲的最後一週平均股價是否代表其真實價值作為判別公司股價在上市初期有無過度反應現象的依據,並以卡方檢定法驗證該過度反應的現象是否存在。之後再將公司分為有過度反應及無過度反應兩類,對於有過度反應的公司本研究以連續漲(跌)停最後一週之後開始連續下跌(上漲)的最後一週的平均股價作為公司的真實價值,而對於無過度反應的公司則以原先連續漲停最後一週的平均股價作為其真實價值,再綜合兩類公司的真實價值作為因變數,公開說明書中規定應揭露的五大財務比率為自變數,構建複迴歸模式,並加以驗證兩者之關連性,藉以探討財務比率的資訊內涵。
研究結果顯示有55﹪的新上市公司股價具有過度反應的現象,以卡方檢定獲得的結果表示投資人在公司上市初期的確有過度反應的現象,因而造成股價偏離公司的基本面真實價值。另外,檢定假說二的結果是僅有每股盈餘與新上市價差有顯著相關,至於其他的財務比率則不具關聯性。顯示財務報表資訊除了每股盈餘外,解釋新上市價差之能力並不高,惟有每股盈餘會影響投資人之行為,亦即僅獲利能力具有資訊內涵。
最後本研究建議主管機關應加強教育投資人理性的投資觀念,使投資人具備證券基本分析所需要的必備能力。在制定相關的證券法規時,最好考慮投資人的需求,使得公開說明書的內容更具決策攸關性,並且要求新上市公司在揭露資訊時,能確實一致,如此才能使公開說明書的效用達到最大。最後再建議未來主管機關可以要求公司提高盈餘揭露的品質,對投資人更有助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954
Creators黃筱真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