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證券交易所修正股價平均數之評價與預測 / Pricing and Forecasting of Taiwan Adjusted Stock Average

本研究以台灣證券交易所編製之修正股價平均數為研究對象,衡量股價平均數之理論隱含價值,並加以預測。文中假設股票市價與真實價值間靜態均衡無法成立,改以連續收斂型態的動態調整過程,才能對於此種現象加以描述,並假設股價平均數之市價與模型評估值為共整合關係,利用V/P比率來預測股價平均數報酬率,且將投資大眾經常使用之變數(例如E/P、B/P、利率等等)加以比較,所得出之結論如下:
(1) V/P比率一階自我相關係數較低,顯示V/P偏離平均值時,較其他比率返回平均數速度快,較能反映市場的走勢與變動。
(2) 短期下並無任一財務比率可以對於股價平均數走勢加以預測,但長期下(未來一年之後),V/P 比率具有相當顯著的預測能力。
(3) 將E/P與B/P納入迴歸式,V/P 比率在未來一至八季期間,仍具有顯著預測能力,可見V/P比率即使與E/P或B/P比率有某種程度的相關,並不影響到V/P 比率的預測能力。
(4) 將總體經濟變數納入迴歸式中,V/P 比率預測能力在短期中會受到些許影響,但經過一年之後,V/P 比率仍然具有相當顯著的預測能力。
(5) 若以過去公司每股盈餘、淨值、股東權益報酬率等財務相關歷史資料,作為未來公司盈餘收益以及成長的預測,會使得V/P 比率受到影響(在短期時預測能力大為降低),但就長期而言(未來第五季之後),此項指標仍然具有預測能力,對於股價平均數水準之評估,仍有一定程度的參考作用。
(6) 分別選取15%、13%、11%、9%及7%等固定折現率,依序求出修正股價平均數的V/P比率,檢定結果與隨時間變動折現率所計算之比率數值相比較,並沒有產生相當明顯的變化。雖然V/P比率的預測能力隨著折現率的下降而減弱,但其變化的趨勢並無絕對穩定的關係,對於「長期下」的預測能力,並不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綜合以上結論,本研究發現:利用Ohlson(1990)剩餘所得模型(residual income model)來估算台灣證券交易所編製之修正股價平均數水準,較易以一般市場上獲取的會計資訊來加以衡量,也較能反映股市基本面價值。即使短期內V/P比率預測能力並不十分明顯,但長期下(一年後)採用V/P比率此項指標,仍能預測未來股價平均數之走勢,且與其他變數比較而言,此預測能力呈現一較穩定之關係。由於國內相關研究甚少直接對股市股價指數做直接的衡量與評估,因此,實務上可以將此估算方法作為一種參考指標,並以此分析未來股價指數水準在長期下之走勢與變動。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外部分 7
第二節 國內部分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1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3
第二節 剩餘所得模型 15
第三節 資料收集與整理 1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實證模式 25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0
第一節 修正股價平均數之檢視 30
第二節 基本面比率對於股價平均數報酬率之預測 32
第三節 V/P衡量方法之優劣比較 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0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52
參考文獻 54
英文部分 54
中文部分 56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433
Creators張智傑, Chang, Chih-Chieh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