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西南聯大的研究 /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1937-1946:A Study of Wartime China's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

楊正凱, Yang,Cheng 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聯大),是抗日戰爭的產物,由北大、清華 、南開三所平津著名大學組成。鹿橋(吳訥蓀, 聯大三十二年外文系畢 業生)的《未央歌》,就是以描述聯大而膾炙人口。但是, 小說與史實 總有差別,而台灣與大陸對聯大的專門研究迄未出現, 故本論文嘗試以 教育部檔案、國史館檔案、教育部出版品、回憶錄、雜文、訪問記錄、 戰時報刊及有關大學理念的學術文獻,依史學方法,研究聯大史實。研究 結果的重點是:一、抗戰初起,教育部有「平時教育」政策,使聯大得以 成立與維持。二、為適應戰時環境,使學校有效運作,發展出「聯大模式 」, 經由三校教授意見整合與權力分配,教授會、各項委員會、 系主任 成為聯大運作的重心,教授是學校主體,教學與行政工作,多由教授主導 。 雖然有不合法規之處,但聯大教授認為合理。三、教育部想收攏權力 ,引起一些聯大教授抗爭。在調整學校行政組織、黨團進入校園等方面, 聯大與教育部的衝突最明顯。 由於經費權柄在教育部,聯大必須接受部 定行政組織、新定課程表、 師資審核和國民黨、青年團進入校園。四、 國民政府擴張大學教育,培育青年,保留社會菁英,用心良苦。 但未能 有足夠的財力支持,使師生飽受通貨膨脹之苦,陷於飢餓邊緣, 身心受 創。不但教育品質無法維持,也使部分師生有怨尤政府之情。五、教育部 的平時教育,並未貫徹實行,側重擴張實用科系, 使聯大工學院、經濟 系學生偏多,各院學生公費待遇也不公平。六、抗戰勝利後的學潮,始於 聯大。中共在學生社團間的勢力, 在學潮中發揮極大作用。由於政府鎮 壓、昆明政局詭異、 中共充分宣傳利用等因素,學潮後的聯大,已非良 好的學習場所。七、從逃難南下,到三校復員止,聯大並非善始善終, 而是從抗戰初的團結,走向離心離德。於重重問題中,聯大解散,留下不 少遺憾。 學潮與校園情況,其實也反映了國共勢力的消長。八、總結而 論,聯大前期、中期,能在艱苦環境中調整適應, 應對教育部、雲南當 局,營造合理、有利的生存情境,教學和研究均有成績, 是難能可貴的 。聯大後期,由於學潮、局勢不安等因素, 「聯大模式」教授主導校政 的權力結構,遭受考驗,教授會分裂,學校草草結束。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