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南聯大文人群生活文化之研究劉順文, Liu Shun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南聯大為蘆溝橋事變後,北京、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所合併之聯合大學,校址設於昆明。其中為數不少的任教者除了具有學者身分外,同時也是文化界知名人士,本文以「西南聯大文人群」稱之,並將其所處時空的生活文化,分為學校背景、自我空間、學院空間和文學空間四個部分加以探討。進行學校背景研究時,歸結出聯大文人群自戰爭爆發到正式開學期間,曾共同歷經錯愕、奮起、抉擇、沉潛等心理階段,教授們由多種人生規劃中選擇加入聯大,成為群體組成份子的先天同質性,而清華在人數和制度上的優勢,也為聯大帶來穩定的基礎。聯大校風充分展現「自由」精神的可貴,使得文人群在戰亂的時代,仍能忠於自我,保有無愧於心的氣度。第三章從飲食和居住著手,探討昆明料理對聯大師生的意義、包飯制的實行方式、居住的衛生條件和地理位置分佈等情形;休閒娛樂方面,看竹(打麻將)、玩撲克牌、偕伴踏青出遊、散步閒談、蒐集手工藝品、欣賞昆曲或話劇表演、看電影、種花與養寵物,皆屬文人群經常從事的活動;跑警報也是生活中的一環,透過資料分析,整理出其形式、規模、路線和校方遭受的損失及因應方式。自我空間的另一個重點是探討收入與開銷,藉由薪俸表、物價指數和最低生活費的計算,了解文人群生活困難程度,以及各自開發副業之苦。第四章將學院空間分為行政、教學、研究、社會責任等四個層面。聯大延續「教授治校」的管理方式,文人群有充分參與校務的機會,經常擔任起草聯合宣言、紀念碑文、制訂校歌校訓等工作,為「西南聯大」樹立傳頌後世的品牌形象。教學方面,藉由新舊文學於課程和教材中的消長,以及大學中文系重新分組和中外文系合併的爭議,可觀察文人群的文學教育理念與實踐。學術方面,其研究動機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戰爭背景成為哲學研究的動力,語言學則把握身在「語言學的黃金地」的地理優勢,開展西南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和漢越語關係研究。社會責任方面,集中探討「一二‧一運動」(昆明慘案)之前因後果,觀察文人群在此事件中的立場、觀點和作為。第五章探討文學空間,西南聯大的文學活動蓬勃,各類文體創作均有突破性的發展。聯大文人群的文學創作歸納出五點特色,各小節則依序就新詩、小說、雜文三種文體,分別選擇馮至《十四行集》、沈從文《長河》和聞一多、朱自清、王力的作品為代表,從中可觀察時代環境對作家的啟迪,以及作家對歐美思潮、民族生存、現代文化等層面的反思與回應。末章總結各章重點和本文之得失,期望有助於學界進行相關研究。
|
2 |
西南聯大的研究 /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1937-1946:A Study of Wartime China's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楊正凱, Yang,Cheng 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聯大),是抗日戰爭的產物,由北大、清華
、南開三所平津著名大學組成。鹿橋(吳訥蓀, 聯大三十二年外文系畢
業生)的《未央歌》,就是以描述聯大而膾炙人口。但是, 小說與史實
總有差別,而台灣與大陸對聯大的專門研究迄未出現, 故本論文嘗試以
教育部檔案、國史館檔案、教育部出版品、回憶錄、雜文、訪問記錄、
戰時報刊及有關大學理念的學術文獻,依史學方法,研究聯大史實。研究
結果的重點是:一、抗戰初起,教育部有「平時教育」政策,使聯大得以
成立與維持。二、為適應戰時環境,使學校有效運作,發展出「聯大模式
」, 經由三校教授意見整合與權力分配,教授會、各項委員會、 系主任
成為聯大運作的重心,教授是學校主體,教學與行政工作,多由教授主導
。 雖然有不合法規之處,但聯大教授認為合理。三、教育部想收攏權力
,引起一些聯大教授抗爭。在調整學校行政組織、黨團進入校園等方面,
聯大與教育部的衝突最明顯。 由於經費權柄在教育部,聯大必須接受部
定行政組織、新定課程表、 師資審核和國民黨、青年團進入校園。四、
國民政府擴張大學教育,培育青年,保留社會菁英,用心良苦。 但未能
有足夠的財力支持,使師生飽受通貨膨脹之苦,陷於飢餓邊緣, 身心受
創。不但教育品質無法維持,也使部分師生有怨尤政府之情。五、教育部
的平時教育,並未貫徹實行,側重擴張實用科系, 使聯大工學院、經濟
系學生偏多,各院學生公費待遇也不公平。六、抗戰勝利後的學潮,始於
聯大。中共在學生社團間的勢力, 在學潮中發揮極大作用。由於政府鎮
壓、昆明政局詭異、 中共充分宣傳利用等因素,學潮後的聯大,已非良
好的學習場所。七、從逃難南下,到三校復員止,聯大並非善始善終,
而是從抗戰初的團結,走向離心離德。於重重問題中,聯大解散,留下不
少遺憾。 學潮與校園情況,其實也反映了國共勢力的消長。八、總結而
論,聯大前期、中期,能在艱苦環境中調整適應, 應對教育部、雲南當
局,營造合理、有利的生存情境,教學和研究均有成績, 是難能可貴的
。聯大後期,由於學潮、局勢不安等因素, 「聯大模式」教授主導校政
的權力結構,遭受考驗,教授會分裂,學校草草結束。
|
Page generated in 0.019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