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蘇關係的持續與轉變之研究(1978-1988)

鄭光均, ZHENG,GUANG-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鄧小平上台以後中共「反蘇」持續與「中」蘇「關係正 常化」轉變的背景和實際運作,以及其特質內涵,使得我們對「中」蘇關係演變□包 涵的特質有透澈的理解,進而推測其未來的取向。本論文,共分六章十五節,約十一 萬餘字,大致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以及主要概念的提出。 第二章,中共和蘇聯關係的基本認識。 為了把握「中」蘇關係的基本脈絡,首先回顧「中」蘇共關係的淵源。繼而隨覂國際 局勢的變化,「中」蘇關係的演變(1949–1977)如何加以探討,俾從其演變過程中發 掘「中」蘇衝突的焦點。 第三章,中共「反蘇」持續階段(1978–1981) 在七○年代初已形成的新的國際局勢 (三角關係) 之下,先分析鄧小平上台以後的中 共採取堅持「反蘇」的背景,並探討「反蘇」的架構,以及「反蘇」鬥爭的實際運作 內容。 第四章,「中」蘇「關係正常化」轉變階段(1982–1988) 首先針對「中」蘇關係轉變的背景,分析「中」蘇各自的立場如何,繼而探討「中」 蘇「關係正常化」實際運作和其過程當中的成就,以及「正常化」三條件 (所謂三大 障礙) 和其變化。 第五章,現階段「中」蘇關係的發展 接著探討「中蘇提出的」「高 會議」問題,並評估「關係正常化」的涵意。 第六章,結論,基於以上研究過程中的心得,探討「是」蘇關係演變的根本內涵,並 展望未來雙方關係的取向。

Page generated in 0.02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