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人的內團體偏私行為-從「關係」角度探討社會認同理論

許正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透過「關係」的角度,團體(同一團體)偏私(In-Group Bias)行為上的表現,區別西方學者以社會認同理論(Social Identity theory)來作為解釋同一行為之內在機制的不同。   在西方學者以社會認同理論解釋內團體偏私行為基於社會心理學所具有的文化及地域性的特徵,以社會認同理論來解釋中國人此一現象的普遍性原則頗令人懷疑。所以研究者從中國人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的「關係」角度出發,藉此闡釋「關係」對中國人內團體偏私行為可能的影響。   在研究一中,研究者認為純粹以西方的社會認同理論來解釋中國人的內團體偏私行為是不足的;其次,欲證實中國人的團體是建築在「自家人」的觀念上。研究者透過熟人與否及團體類別兩個變項的相互組,設計成四組受試者參與研究。從來自於政治大學的學生,所得到的結果發現,受試者對熟人有較大的偏私行為出現;以及對內團體成員亦出現偏私行為,結果支持研究者的假設,中國人的偏私現象除以社會類別化歷程解釋外,「有熟人關係」的偏私原因也必須考慮。而研究二中,則以情境故事的方法,將大學生受試分成二組實驗組,與一組控制組參與研究。透過變異數分析的統計程序,以證實研究一所得結果的真偽。同時,讓受試者從分配者、旁觀者及被分配者的身份去回答問卷上的問題,以了解受試者在這三種角色下的分配行為。結果發現與研究一有一致性的結論,即內團體偏私與熟人偏私的現象同時存在。

Page generated in 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