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Tagged with
  • 7
  • 7
  • 7
  • 7
  • 7
  • 7
  • 7
  • 7
  • 5
  • 5
  • 3
  • 2
  • 2
  • 2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針灸治療中風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

張桂鴻, 01 January 2008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後遺症的方法學評價

周榮富, 01 January 201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

頭針為主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研究文獻評價

蕭偉雄, 01 January 201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

針灸治療中風的機理研究 : 針灸對中風高血脂症的調節作用

甘錫森, 01 January 2008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文献评估

狄荻, 13 June 2015 (has links)
中风后失语,现代医学称“急性交流障碍” ,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古代医籍中称失语为“喑痹” 、“风懿” 、“风喑” 、“风癔” 、“难言” 、“不语”等。〈素问-脉解〉云:“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己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痹。”《素问-刺禁论〉云:“……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等。 言语障碍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在卒中急性期,合并有失语的患者比例高达21%-38% ,据国内报道,脑血管疾病患者约25%伴有言语障碍。另外,卒中患者中除了明显失语之外,仍有60%患者在交流上存在问题。由于中风失语不仅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中风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巨大伤害,故探索有效的中风失语治疗方案、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失语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于中风后失语症的论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西医角度认识中风后失语症。中风的病因是以正气不足、肝肾阴亏、肝阳上扰、肝风内动、血脉不通、风邪留而不去为致病之本,以风、火、痰、湿、气、血为致病之标。由此而并发的失语症主要是舌体瘫痪强直、记忆力下降健忘或认知障碍思维不清所导致,其病在心(脑),肝涉及脾、肾等脏腑。众多研究者进行了对于中风后失语症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多方面研究, 笔者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相失临床文献并进行了整理分析。 第二部分从针灸临床角度,对所收集到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计量学评价方法,从期刊分布、年份分布、诊断标准、随机对照、言法、脱落病例、样本量、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状况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及,并在此基础上对临床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价,讨论中风后失语症的针灸临床规范研究方案,筛选有效的针灸处方,提高针灸临床科研的质量。 關键词:中风后失语症 针灸治疗
6

電針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作用機理探討

胡鵬, 14 June 2014 (has links)
現代醫學上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兩種。缺血性腦中風是指因腦血液供應障礙所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常見臨床類型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 中風病以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為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對該病的防治是重要的醫學和社會課題。針灸治療中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其簡單、便捷、靈驗在缺血性中風的治療中佔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其療效已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同。為了更系統更全面地探討電針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作用機制,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背景資料 推本溯源,從我國第一部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内經》開始,到唐、宋、元、明、清等時期,對古代文獻中有關中風的病名和病因病機進行了探討。此外,本文還分別探討了目前中醫在中風病治療上的常用方法,特別是針灸臨床的常用方法。 二、電針作用機理的探討 電針對腦組織急性缺血性損傷的保護機理是歷年來的研究熱點。本文收集近10年電針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作用機理的相關文獻,研究者多使用大鼠或小鼠局部腦缺血模型進行電針幹預,觀察電針幹預後動物模型腦部血流的變化,從神經細胞可塑性、細胞凋亡通道、腦缺血耐受、血管功能修復、炎症因子、血小板凝集、氧化應激等多角度闡述電針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起效機理。 二、結論 1.通過對古今文獻的研究,我們認為針剌治療缺血性中風具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和良好的臨床療效。 2.通过電針作用機理相關文獻的探討,電針證實對急性缺血性中風具有治療作用,其作用機理與神經幹細胞或祖細胞的增殖、神經活性因子表達的上調、突觸的重塑、提高基因轉錄、調控内源性凋亡途徑、改善損傷内環境、開放側支循环、調節血管舒縮、促進血管網新生、減輕炎症損傷、抑制血小板活化、對抗氧化應激等方面有關。電針治療缺血性中風具有多方位、多靶點的特點,既可抑制腦缺血時的損傷因子,又可以激發機體自身的修復能力,共同達到針灸治療的目的。 希望通過此次文獻研究,為電針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起效機理提供參考,使本病的論治更加系統化、科學化,临床治療更加具有针对性。 關鍵字:電針、急性缺血性中風、腦卒中、作用機理
7

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臨床文獻的方法學評價

常瀟月, 14 June 2014 (has links)
一、背景 中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病死率與致殘率均高,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風發病率為(109.17〜217)/10萬,中風發病6個月以後仍遺留程度不同的偏癱、麻木、言語蹇澀不利、口眼喎斜、癡呆、情感障礙等後遺症,患者生活品質嚴重降低,其後遺症之一情感障礙以中風後抑鬱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為主。隨著中風的發病率持續增高,中風後抑鬱症同樣呈上升趨勢,國內外研究顯示,中風發病後6個月至2年間PSD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最高,發病率為30%〜70%,高於其他肢體殘疾患者人群抑鬱發生率(15.1%〜22.5%)及普通人群抑鬱發生率(3%〜6%)。中風後抑鬱症能推遲神經功能缺損恢復,延長恢復時間並使勞動力喪失,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而且使患者對康復方案的實施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治療和健康,甚至還會導致患者死亡。近年來,隨著中風患者存活率的提高、神經康復的普及和神經心理學的發展,中風後抑鬱症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中西醫治療中風後抑鬱症有著較好的療效,尤其是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症有著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很少出現、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等優勢。筆者將对近年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临床文獻做一次評價和探討。 二、目的 通過對近五年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國內外臨床研究文獻進行全面檢索,通過對其48篇相關文章的方法學品質評價,對該治療方法進行分析總結,以使電針在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發揮更好的作用,從而為臨床醫療服務。 三、方法 採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CBM disc)、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期刊全文資料庫,學位論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VIP),檢索近5年國內有關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研究文獻,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對所收集的符合標準的文獻進行系統評價和分析,並對其文獻品質以及目前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取穴規律、方法等進行總結,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四、結果 在收集的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文獻中,同時採用國家級的HAMD和CCMD-3有28篇文獻,占58.3%。有中醫診斷標準的文獻有12篇,占25.0%。共同使用HAMD和抑鬱自評量表(SDS)作為評價指標的文獻有14篇,占29.2%。文獻中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十大常用穴位為百會、太沖、内關、印堂、神庭、合穀、足三裡、四神聰、神門、三陰交。 五、結論 我國近5年來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文獻表明電針治療有效,但文獻中採用的隨機方法的品質及可信度較低,盲法幾乎未被應用。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減弱了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推廣和普及。為了提高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水準,需要採用高品質的臨床研究設計,從而為臨床實踐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 六、關鍵字 電針 中風後 腦卒中 抑鬱症 臨床研究

Page generated in 0.02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