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漢譯《雜阿含經》緣起說之研究—以心理實修為視角

胡君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緣起說是佛教特有的思想之一,也是邁向解脫重要的法門之一,歷來各宗派無不致力於對緣起思想的再詮解。然而,緣起說並非獨立存在的學說,與緣起思想相關的重要概念至少有五陰、六入處、七善處、無常、非我等,而從緣起思想繼續發展出來的至少有四聖諦。本研究依循這樣的脈絡,以個人心理實修為視角,深入代表早期佛教的經典—漢譯《雜阿含經》,系統地梳理出緣起思想的當代詮解,特別是十二支緣起思想的詮解。 五陰,一向被認為是說明身與心的組成要素,並以此證成非我之說。但本研究發現從「刺激—波動」的歷程來理解五陰,會更貼近經文的原意,也更能呈現五陰活潑生動的內涵。感受,在一般認知的解脫修行之途彷彿無足輕重,卻與四聖諦並列為緣起法的相應之一,同時亦為五受陰的修行核心。 六入處,在佛學中出現的次數似乎比五陰更少,但對六入處的律儀修行卻足以用來判斷出家人是否值得被尊敬與供養。 無常,並不是對世間變化難測的感嘆詞,而是精進修為的開端。非我,透過明白「我」的概念如何成形、「我」的概念與五受陰的交互作用,方得以以清晰正確地把握非我觀修的重點。如實知,表現出佛教高度理性的態度,是貫穿七處善的核心概念。 透過深入此等重要相關概念,緣起思想全然積極主動的特質得以浮現,這樣的特質使得修行成為可能、涅槃成為可能,這與兩重三世觀的詮解呈現出極大的差異。 緣起思想的濃縮與超越是四聖諦,四聖諦是修行的具體內容,若以「苦」之外的內容為修行對境,四聖諦就成為簡易實用的修行參考架構。 本研究謹慎地架構出《雜阿含經》中與緣起思想高度相關的修行概念,並由淺而深、由狹而廣、由簡而繁地闡釋緣起法的多元面向,冀呈現出緣起法本自俱足豐富、活潑、實用的內涵。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