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內因性與外因性導引線索的角度探討重疊面的注意力選擇作用陳家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探討注意力的選擇基礎時,一般可區分為空間為基、物體為基、特徵為基以及面為基四類論點。直至目前為止,各類注意力選擇基礎的論點,都有其支持證據以及可解釋之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當實驗操弄較適合面為基的注意力選擇時,內因性與外因性導引線索的注意力作用情況為何?本研究採用快速物體運動改變(RSOT)實驗典範,此乃由於該典範的刺激呈現方式,能排除空間為基以及特徵為基的解釋,並且受試者實際上是知覺到兩個重疊面,所以適合作為討論面為基注意力的實驗典範。
在探討注意力選擇的議題上,導引線索的內因性與外因性,常被用以觀察注意力選擇的作用情況。由於內因性與外因性導引線索的注意力控制機制是不同的,而且在時間向度的發展也不一樣,故本研究欲觀察內因性與外因性導引線索,在重疊面的情況下,注意力控制的作用情形。
實驗一主要探討外因性導引線索之攫取注意力的作用以及在時間向度上的發展情況,並為RSOT實驗典範提供在反應時間面向上的資料。實驗二則是以目標刺激與干擾刺激同時呈現的方式,探討內因性導引線索的集中注意力效果,在時間向度上的發展情況,並進一步觀察不同的目標刺激與干擾刺激相對關係所造成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在重疊面的實驗典範中,以反應時間為依變項,外因性導引線索須在持續時間方面符合注意力設定(attentional set)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攫取注意力的效果。而內因性導引線索則須在SOA的時間間隔夠長時,才會發揮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而可排除另一面上的干擾刺激所產生的干擾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適當的SOA時間間隔約為300毫秒。而此內因性與外因性注意力控制的作用情況,與空間為基以及物體為基的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合。
|
Page generated in 0.017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