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內部信用評等系統在銀行授信決策實務運用之探討-以國內某銀行為例

宋文海, Sung ,Wen Hig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理論上及實務界運用之信用風險模型有相當多種,不同模型各有其優缺點,也有其使用上之限制。依據信用風險模型建立之內部信用評等系統,有其理論基礎及國外實務運用經驗,是現行我國多數銀行為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技術所進行之首要工作,對銀行加強信用風險控管應有相當助益。惟我國授信文化與環境、授信戶借款行為模式及財務會計相關準則與實務,與國外均有所不同,加上我國銀行業之同質性相當高,同業間業務激烈競爭之結果,均使內部信用評等結果在我國運用於授信決策時,與國外有不同之考量,銀行授信人員究應如何善用信用評等結果,並能在如此競爭激烈之環境中仍維持好的業務績效,實在值得探討。 本研究以國內某銀行利用信用風險模型建置之內部信用評等系統為對象,就數個授信個案資料分析信用評等結果在實際授信決策之使用情形,以及彙整有哪些因素是信用評等未考量但又具決策關鍵之因素,並對銀行授信人員使用信用評等資訊時應注意事項提出建議,期能有助於提升銀行授信決策之品質。 本論文之結論:本研究對象銀行採用TCRI之財務指標進行定量評估,再由內部徵信單位所做評估進行定性評估,在兼顧定量及定性因素下,對授信戶之信用風險進行審慎評估,確實對提升授信品質有相當助益。內部信用評等系統有其理論基礎及實務運用經驗,惟對有相當經驗之授信人員來說,信用評等並非萬能,因為並無一套評估制度可完全掌握客戶或授信案之所有風險,尤其企業授信個案變化多端且每筆金額均較大,仍須仰賴有經驗之授信人員依個案實際強況進一步評估及調整,否則各大銀行亦不需聘用眾多之客戶關係管理員(Relationship Manager)、授信審查人員及徵信人員來辦理企業金融之授信業務。為控管授信風險在可接受範圍,並讓銀行能在我國競爭激烈之授信環境中仍維持不錯業績,授信人員進行放款決策時,除依據內部信用評等系統所提供評等資訊外,更應特別注意下列四點: 一、授信人員加強對財務報表可靠性之評估及判斷能力 二、透過實地訪談蒐集與公司授信風險有關之關鍵資訊 三、授信不僅看企業過去,亦重視企業未來 四、利用授信條件設計以降低信用風險

Page generated in 0.26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