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改進中國公債之研究

鄭正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債已成為現代國家理財的重要工具。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先進國家公債累積急遽增加,不僅消極的配合財政需要,彌補預算之不足;而且積極的運用公債政策,促進經濟經展,公債的地位乃漸趨重要。而我國公債向來以彌補政論赤字預算為能事,尚無財政學所謂財政政策之運用。因此,就公債發展趨勢來研究我國公債問題,目充分有其必要。 本文擬分下列七章加以研討。 第一章就公債之演變,公私債之不同,以及新舊財政學對公債觀點之差異,分別予以剖析。古典學派採取國家為消費體說,凡政府所耗用之物質,□取自經濟之體係而用於非生產之途徑,原為生產性之資本,一經政府使用,即屬於非生產性之消費。因此,反對公債發行,以為公債有導致家破產之虞。此說以亞當斯密氏為代表。而凱恩斯學派則採取國家為生產體說,以為政府舉債支用,並非浪費資源,尤其在經濟不景氣時,公共支用更為必需。因此,此派認為鉅額之公債,如管理得當,祇有繁榮經濟之優點,而無危害國家財政之弊端。英國之凱恩斯(J.M.Keynes)及美國之韓森(A.H.Hansen)可為此說之代表。從新舊財政學對公債不同之持論,可以得到新舊財政學演變之原因及其後果。 第二章就公債對生產、分配、投資、物價之影響,公債用途,公債在經濟衰落及經濟繁榮時之作用,公債負擔,限度,分別予以分析。公債對國民經濟之影響,端視公債來源,用途之不同而有異!如公債對生產之影響,因公債為強制或自由應募而有不同。對分配之影響,乃因公債用途,償還及購買之不同而有異,對投資之影響,亦因公債利率高低不同而影響各異;對物價之影響,則因債款支出性質及債務來源不同而異。同時國民經濟在經濟循環波動而失去經濟安定性時,為保持生產之持續增加,國民所得之增進,可視經濟衰落或繁榮情形之不同而採行不同的公債政策,以救其弊。至公債負擔問題,則其直接負擔與間接負擔對國民經濟發生的損益,為避免國民經濟不利之影響,公債用途應以 「生產性」為原則之支出,而公債發行有其限度,以國民財富和所得為依歸。 第三章就公債在公開市場活動之運用,其價格和利率之關係,以及公債政策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之運用,分別加以研討。公債可以影響貨幣供給量的政策,轉而導致物價水準的變動,遂使中央銀行調整貨幣供給適應國家經濟之發展。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運用的公債買賣政策,以調節信用之盈虛,藉以實現其擴張與收縮作用。最後就公債增加通貨及緊縮通貨而言,當通貨膨脹之時,運用公債,以減少通貨,而維持經濟繁榮,當通貨緊縮之際,運用公債政策,以增加通貨,而挽救經濟恐慌。 第四章討論公債管理之目標,利率和價格,公債管理原則等,現代政府大量發行公債,就發生了國庫負擔及利率問題。談到公債運用,就發生公債籌募來源及長短期問題。因此,如何降低舉債成本,以減輕國庫之負擔;公債發行與償還時間應配合市場條件,不應因公債動而使經濟受到紛擾。 第五章研討我國公債之沿革,分為前清時期,北京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及現行公債之現況。而國民政府時期又分為抗戰以前,抗日時期及復員時期之公債情形。前清政府以外債為主,北京政府以內債為主,至國民政府抗戰以前重內債,抗戰以後內外債並重。總之公債之用途或用於賠償或用於戰費,或用於彌補預算之不足,對於經濟發展鮮有裨益,所以,公債發行愈多,則財政益感困難。自政府遷台後,鑒於三十八年愛國公債發行時之艱難狀況,改從租稅著手以整理財政,致政府多年未再發行公債,嗣因四十七年八月金門砲戰,財政方面再度出現較大赤字,政府乃重新建立公債政策,以期改善財務之調度。此項公債新政策之要點,厥為提高公債利息,縮短公債期限,如期還本付息以及制訂若干優待條件如利息免納所得稅,可充公務上之擔保,均得自由買賣質押及接近滿期時可以十足抵繳稅款等,以期提高債信,鼓勵人民自由購買,培養社會儲蓄風氣及防止通貨膨脹之發展。 第六章關於我國公債之改進,分為(一)我國現行公債之探討;(二)公債、租稅及紙幣三種財源選擇之比較研究;(三)公債改進之意見。逐一加以分析。先論新公債政策採行以來,迄今逾十年。在此期間,公債發行大部份係採自由認購,到期均能按時還本付利,國家債信為之提高,為我國財務調度上重大成就;同時公債利率逐漸向低調整,滿期期限逐漸延長,對於國庫負擔之減輕及調度彈性之增加,均能有所助益;至於彌補財政赤字而防止通貨膨脹之發生,穩定經濟金融及吸收社會游資,為新公債政策之最大貢獻。次及公債與租稅與紙幣之優劣,並建議改進公債之意見如下: (一)公債政策應配合財政政策:現代財政政策在求國民經濟之平衡。富經濟不景氣時,力倡舉辦公共投資、公共工程等,以補償人民投資之不足,以提高就業,增加國民所得,藉求有效需要之增加,方能挽救經濟不景氣的危機。但在經濟景氣時,則情況適相反,須緊縮公共投資,以防生產過剩,即維持經濟之繁榮。為達上述目標,公債政策應配合財政政策以竟其功。 (二)建立複式預算制度,以利公債政策之運用:政府收支以其性質作用分別編入兩個預算,為普通預算和資本預算。前者以經常的租稅等收入,來充其經常的職務經費之支出,其目的在穩定財政。後者則以公債收入來充其挽救經濟恐慌,緊急需要支出。 (三)制定公債法:以往政府發行逐案立法,不能適合市場之變化,遂難以發揮財務調度之作用。因此應制定公債法,就公債種類、發行限額、最高利率等項予以原則性之規定,其餘執行之細節,如每次發行額,發行日期,利率等,酌情運用俾適應實際需要。 (四)改進政府債券上市以利公開市場政策之運用:公債交易價格應以在公債市場自由交易而決定,以利中央銀行推行公開市場之政策實施,以便控制市場信用之盈虛,以適應經濟之需要。 (五)發行國庫券:國庫券發行,除對財務調度發生許多利益如提供可靠的借債財源,減少國庫負擔,提高庫款調度之效率外,尚可對社會提供短期投資之工具,緩和市場金融之波動,加強金融管理之實力。 (六)降低公債利率:政府為重建公債制度,以高利發行公債,不過公債累積越來越鉅,故利息負擔亦將逾趨愈重。因此,利率宜力求減低,一面減輕財政負荷;一面避免與產業爭奪資金,以利產業的發展。 (七)公債利息稅之改進:我國目前正在建立直接稅體制呼聲中,債券免稅之優待,足以破壞租稅制度之完整性,加深貧富之不均。 (八)擴大公債消納領域之培養:現我國經濟穩定,國民對於公債頗具潛優之消納能力,其辦法1. 可發行不同種類的債券以適應社會各階層特殊需要;2.對農業土地或其他地產重課,以轉向債券或企業投資;3. 公務人員薪給搭配債券。 以上數端,不敢信其有當,敬請賜正。

Page generated in 0.02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