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人參選行為之研究:台北市議員吳世正個案分析

朱肇華, Chu, Chao-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是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陳述並分析一個符合「新人」定義的年輕市議員參選人:吳世正,如何由立志參選、籌備競選活動、實地參與競選活動,到最後突破種種困難,在激烈的選舉中勝選的過程。筆者有幸能實地參與這樣的競選過程,長期參與觀察競選活動達三個月之久,並深入競選班底的核心,蒐集第一手資料,本篇論文就是筆者親身觀察、記錄、整理的呈現。希望透過本論文的陳述,能進一步瞭解候選人最原始的參選動機與競選行為。 新人參選的過程是一個與現任者大異其趣的經驗,從立志參選、提名、成立總部、文宣戰、組織戰,新人的經歷都很特別。和現任者一樣,新人同樣必須衡量選區特性,個人特質、競爭對手、自己的資源,然後決定競選的方針,擬定實際的競選策略。然而不同的是,新人受限於經費及資源的程度,會比現任者來得大。新人最困難的,就是一方面必須與現任者競爭,另一方面各種資源卻與現任者相去甚遠,彷彿是在進行一個起點不一樣的賽跑比賽。 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候選人整體的策略也會受到限制,必須捨棄花錢的策略,而以簡單的競選規模代替,例如以義工取代走路工、以游擊戰取代大規模文宣戰、以走透透的方式取代上媒體登廣告、以拉長工作時間來彌補人手的不足、以勤跑基層來彌補人脈的不足。所以整個新人參選的過程可以說是汗水與淚水的結合,其間的辛苦,非外人所能理解。 一個新人能夠當選是靠著「形象票」,還是「組織票」當選?筆者發現,一個沒有背景的新人雖然主要是靠「形象票」當選,但是一個形象清新的新人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組織來為他動員、宣傳,他的知名度也沒辦法拓展,而新人的優勢:「清新的形象」,也就無法深入一般人的心中。故「形象票」訴求也需要有組織機器來作後盾,一個能有效組織、動員的機器,以持續關心、聯絡支持者,對新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吳世正的參選成功在於他擁有先天的優勢:形象清新,在加上後天的幫助:國民黨提名,組成他致勝的兩大支柱,此外,他的參選時機恰當、策略運用得宜,也是幫助他在最後關頭脫穎而出的關鍵。最後的結果,吳世正拿下內湖、南港區市議員選舉的第三高票,成為新人參選成功的有力範例。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