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大陸所有制觀念之演變─以「人民公社」為例

吳真瓊, WU,ZHEN-Q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旨在研究中共政權建立以後中共領導人對所有制之觀念及運用,並 以「人民公社」為例說明所有制變革的情形。 第一章為導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 第二章分析中共領導人對所有制之觀念。本章依據中共領導人之「選集」「語錄」及 其他重要文件,分析各時期領導人對所有制之觀念,並從內部與外部因素來探討影響 其觀念變化之原因。為了便於分析,筆者將他們的看法分為兩個時期:一為毛澤東統 治時期,二為毛澤東死後,並細分各觀念之變化情形。 第三章分析土地改革到合作社時期所有制變革的情形,分析重點包括在推廣土地改革 和合作社所有制之過程中所有制的特色及其變革之原因。 第四章分析「人民公社」之建立及經濟體制改革前之所有制變革的情形。為了便於分 析,本章將人民公社所有制分為三個時期:一為大躍進時期(1958–1960);二為經濟 調整時期(1961–1965);三為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進而從各個時期人民公 社所有制之變化過程中,探討中共之所以推行人民公社所有制之原因。 第五章分析毛澤東死後所有制改變之方向,尤其看重於探討鄧小平於一九七八年十二 月推動經濟改革後所有制變化的情形。主要內容包括農業生產責任制之抬頭及各種生 產責任制的推行;政、社分開過程中,「政治、行政、經濟」三合體之解體情形;實 施多種所有制的情形。 第六章為結論,說明由於中國大陸領導人對所有制觀念的不同,因而在變革所有制的 過程中,爭論始終存在。同時說明公有財產制與私有財產制的優缺點。最後,筆者認 為私有財產制度是合乎人性的制度,它好比沙漠中的綠洲,為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Page generated in 0.27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