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歌仔戲《呂蒙正》劇本用字研究──以陳旺欉「口述本」及陳健銘「整理本」為例

蔡瑋玲, Tsai, We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聲皆歌,無動不舞」為戲劇的特質之一,透過表演者的聲情與肢體,來表現戲劇作家所欲傳達給觀眾的思緒與理想,而劇作者直接表達的媒介便是「劇本」。《呂蒙正》是眾所熟知的傳統戲曲劇目,也是歌仔戲的瑰寶,其故事淵源可遠溯至宋代,迄今千年不衰,並且隨時代遞進而呈現各種不同的風貌,其在各地方劇種的演繹,均體現中國文學於藝術上的輝煌成就,以及各地方民情風俗的特色。 戲曲的保存及發展,需透過文字的記載,再藉由論述的深化成為文化的實質內涵。有鑑於此,本文重點之一在於方言字原的探討。然而漢字形音雙衍,多有一音多義的現象;再加以閩南語常以擬音方式表達,更容易出現音同義異的現象,因此若能考求其本字用法,求其規範,於辨識意義上有莫大之利。本文希望藉由考求歌仔戲劇本的用字是否妥適的過程,探究各種不同的腳色間使用的修辭語彙,以及各腳色的遣詞造語是否妥貼的切合人物形象、主題意義,並在故事版本、本字探究等概念中,釐析文字語言運用的精緻程度,以增進對此一傳統歌仔戲劇本之了解。 本文所探討之文本為蘭陽戲劇叢書《歌仔戲四大齣之三.呂蒙正》,故事內容反映當時社會的生活態度,具有一定的娛樂功能及教育意義。中國戲曲大多採用含蓄中和的表現手法,使感情的表達得以曲折宛轉,這項傳統在臺灣歌仔戲中仍然保存著,具體的表現就在於處處可見的修辭手法,就歌仔戲《呂蒙正》劇本的語言風格分析,可以發現劇中許多自然而不雕琢的修辭方法,可適度的為觀眾帶來「咀嚼」的效果。 歷史上,呂蒙正確有其人,因此本文研究範圍包括正史、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傳奇戲曲,以及地方戲等。研究方法則是包括:文獻分析(故事來源的考校、《呂蒙正》傳統戲曲版本的整理、《呂蒙正》歌仔戲版本整理,以及專著的研析。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所出版的《歌仔戲四大齣之三.呂蒙正》,其中收錄多個版本,包含《邱萬來手抄藏本》、《張松池手抄藏本》、《林榮春手抄藏本》、《李坤樹手抄藏本》、《黃阿水手抄藏本》、《陳旺欉口述本》(以下簡稱「口述本」)、《陳健銘整理本》(以下簡稱「整理本」)等。本文論述行文主要依據陳旺欉「口述本」及陳健銘「整理本」為主。

Page generated in 0.01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