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霧社事件影響三群族群關係研究林文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30年10月27日爆發日本在臺殖民史上最嚴重的衝突事件;霧社事件。Sediq Mjiras(賽德克人的怒吼)向殖民政府採取最極端手段表達自1908年霧社蕃務官吏駐在所設立以來,對於賽德克三族群人力的壓榨與土地資源的掠取最沉痛的抗議。
戰後霧社事件的研究已呈現出各種不同詮釋觀點的探討,例如教育層面、殖民地經濟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宗教層面等等。有鑒於戰後研究對於三族群於霧社事件中「親日」、「抗日」立場的論述而導致三族群間臍帶關係之裂痕,本論文試著透過霧社事件影響為其切入觀點,探討自霧社事件以來對於三族群於彼此互動關係下所產生的影響,希冀理出一條三族群互動關係之脈絡,並進而分析三族群未來互動關係之發展。
本論文章節安排除緒論與結論以外,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討三族群之分類 、傳統社會關係。第二章從理蕃政策的脈絡下,探討霧社事件爆發以來對於三族群互動關係之影響,並研究分析其影響層面為何。第三章從山胞政策的制訂下,探討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對三族群的影響,惟本章節以「抗日史觀」為主要分析焦點。第四章則從基督教派的傳入之後對於三族群互動關係產生的影響,並且分析實際影響中的限制為何。
本研究結果發現,自日治時期霧社事件的影響,實是造成阻礙當代三族群互動關係和睦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治時期造成「味方蕃」與「抗日蕃」的矛盾與衝突,到了民國時期隨著「抗日史觀」意識形態的操弄,造成「親日」與「抗日」;「賽德克二元論」的論戰。一脈相承,造成三族群內部的認同危機以及外部的認知曲解。
筆者並發現自民國時期以來基督教派的傳入對於修補三族群互動關係起到關鍵性作用,然此互動關係的修補僅止於各教派之內。因此跨越教派的藩籬則必須要對於賽德克族正名運動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本論文最主要的學術貢獻在於從味方蕃襲擊隊的編組與操縱重新詮釋霧社事件觀點,並進一步釐清「親日」與「抗日」的歷史定位,乃至於修補三族群間的互動關係與歷史仇恨。
|
Page generated in 0.02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