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清乾嘉道三朝回疆社會發展之研究─一七六○∼一八五○

李生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除前言外,本文共分六章十七節,約八萬字。主旨在探討清乾隆四年(一七五九)平服回疆地納入清朝版圖之後,歷乾隆、嘉慶、道光三代(一七六○∼一八五○)九十年間,回疆社會之發展。一般研究此一地區在清朝統治下歷史及社會發展,大抵在時間上均採取二分法。自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至道光三十年(一七六○)之九十年間為此一地區之前期歷史。自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庫車東干回民馬隆之亂,以及次年中亞阿古柏(yakup beg )入據喀什噶爾,旋番踞整個新疆,使清朝中斷了十餘年統治。迨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左宗棠勘定新疆,十年(一八八四)置行省,此一地區又進入一新紀元,為其在清朝統治下之後期歷史。 本論文前言中敘明(回疆)之地理位置及基其區劃法,並闡明社會發展之概念及其采探討主題。此外尚包括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所用資料及歷來學者專家與此相關之研究。第一章訂為「回疆社會之歷史考察」,考察回疆在清廷進入以前(明末清初)之歷史。本章分三節,首節為政治及社會組織,次為回疆之生產環境及回民生計,第三節則為回疆之文化特徵。回疆地區之早期歷史,除了文化因回民崇信伊斯蘭教(Islam),形成中亞伊斯蘭文化圈之一環外,因受制於準噶爾,故回民生計深受其壓榨。至於其社會組織,亦由於受伊斯蘭教之影響,出現了教士政治(hierarchy)之特色。這種教士政治之特徵卻是形成一種宗教貴族。 第二章訂為「清政府統治制度之建立」,亦分三節。首節敘說清廷平服回疆之經過,其次則為清廷之統治環境建立、統治政策之整訂。第三節盡為清廷之各項行政措施。推究清廷對回疆所採之統治及各項行政措施,大抵均因循專制,稍加變更而已。其統治是採取回民自治,以回官(所謂伯克者)治理回民,而清廷遣駐各城之大臣則立於回官之上,行監督之責。 第三章訂為「回疆社會之文化失調」,回疆社會由於清廷介入所帶來之新文化(廣義之文化),與舊有之文化彼此間不能相互和合,相互滿意。本章即是描述及分析回疆社會之種種失調現象。首節為回疆社會之新貌,敘述回疆社會在清廷進入後之改變。其次則為回疆社會文化失調之形成,分析回疆社會文化失調產生之因素。依照作者之見解,回疆文化失調因素之形成,主要是由於回人彼此之開放權力傾輒,以及在宗教社會中政治和宗教兩種力量相互衝突所致。第三節為清廷對失調現象之疏遵。第四章訂為「回疆社會之經濟活動」,共分三節。回社會之經濟活動可分為農業及商業貿易兩大類,首節敘說回疆之農業活動,次節為商業貿易。回疆之商業貿易分為境內貿易及境外貿易,其境外貿易中亞貿易路線之重要一環。此種境外貿易,對蔥負債嶺周邊之游牧部落影響相當大,彼等轉販貨物遠達地中海沿岸。第三節為回疆地區經濟活動中之銀錢比價問題,從此種銀錢比價相互波動現象,可以觀察其經濟活動之榮枯。 第五章訂為「回疆社會之發展」,本章共分三節。首節對乾、嘉二代回疆之社會關係加以檢討之後,作者指出回疆社會之發展至道光年間產生嚴重之社會失調(Social Maladjustment)。所謂社會失調,即個人或團體無法或與社會環境維持和關係之過程或現象。(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社會之部,頁七十八。)回疆社會最明顯及最嚴重之社會失調即是發生回亂。作者對回亂加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宗教、政治及經濟之因素。所謂宗教因素,為宗教領遵者之鼓動及宗教社會內部之不和所致。至於政治及經濟兩因素則互為表裹;吏治之種種弊端。道致回民遭受剝削及壓榨,遂使回民鋌而走險。第二節為清廷回亂因素加以疏遵及採取之對策,此不外乎自回疆社會之經濟及吏治兩方面加以著手。第三節為清廷對回疆地區之開發,此種開發是鑑於回亂之頻仍,故採取移殖內地民人於回疆地區,以祈遇制邊釁之叢生。 第六章為「結論」,共分兩節。首節對回疆社會九十年間之社會與文化變遷作一觀察,次節為清廷回疆社會控制之商榷,檢討清廷乾、嘉、道三代九十年間經略回疆所採之政策及其得失。 本論文承指遵教授林恩顯先生詳盡指道,並所長劉義棠先生平日多番教誨,獲益良多,在此特致由衷謝意。

Page generated in 0.02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