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後冷戰時期中共國防戰略之研究

余長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情勢,已從軍事對抗進入經濟競爭,區域性的經濟衝突、摩擦,雖未必直接導發戰爭,但卻潛存間接引發戰爭的危機。因此,在中共全面推動改革開放之際,其國防戰略重點考慮因素之一,就是藉強大軍力保證經濟發展必要的和平環境,不僅能保衛領土、主權的完整和統一,同時也能干預鄰近地區發生的任何衝突事件,以減少中共經濟遭到不利之影響;目前決定中共對外政策行為最重要的戰略考量因素,包括中共對「綜合國力」的追求、對國家主權的考量,以及維持共黨政權統治的穩固。 二、就當前國際戰略形勢評估,中共國防戰略之發展動向,可說與未來台海之安全息息相關;面對中共的威脅,如何趨利避禍、掌握敵人的發展動態,俾便有所積極回應,這是本論文最主要的研究目的。 三、從中共國防戰略體系之層級來看,依據中共學者研究史料判斷,應可確定中共現行戰略體系區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國家戰略、第二個層級是國防戰略與核戰略、第三個層級是軍事戰略、第四個層級是軍種戰略與戰區戰略,而國防戰略居於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其內涵包括兩個部份:一部份是現行國防戰略、另一部份是國防發戰戰略。 四、後冷戰時期中共基於「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實需要,確立「質量建軍、科技強軍」的方向,強調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主義道路」;隨著中共綜合國力不斷的提升,此一時期的戰略部署,已非阻敵於「國境線」之外,積極調整為「前進防衛戰略」,以確保國家的「綜合安全」,追求國家對外的最大利益;然而,從其政府體制之運作與決策之機制來看,中共面臨內、外部矛盾與衝突之處太多,根本無法有效調和,尤其欠缺政權移轉和平機制的建立,稍一不慎,國無寧日,甚而殃及池魚。 五、中共考量國家利益與目標時,對於基本原則,也就是國家民族尊嚴、領土主權等範疇,絕對沒有妥協餘地,至於其他次要的問題,在策略運用上,則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在兼顧「和平與發展」兩大目標,維持「穩定」,是其行塑「當前安全觀」最主要的考量;大體上,中共新世紀國防戰略目標的發展方向,在軍事上穩定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在經濟上增強綜合國力的競爭,在政治上避免西方和平演變的影響,並堅持共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穩固權力核心,全面維護國家利益不受威脅,確維國家的長久生存、安全與永續發展。 六、在研析兩岸國防戰略發展與競合中,吾人可以明白的察知,中共所帶給台灣的威脅,已不僅是在數量上的優勢,且逐漸變化為質的競爭,其特徵包括:一、在陸軍上,中共雖有壓倒性的軍力,但是對於登陸台灣本島的侵犯進攻能力是有限的;二、在海、空軍上,中共在量上是擁有絕對壓倒的軍力,但在質的方面則是台灣暫時居於優勢;三、在飛彈攻擊方面,則是中共擁有將台灣列入射程的飛彈,並大幅增加在台灣對岸的部署;此一趨勢之發展,對台海安全的影響將不僅是軍事面的、更擴及政治、經濟、心理和對外關係等層面。 七、面對新一波新軍事革命的狂潮與衝擊,當對岸的敵人正不斷地在軍事武備及軍事思想上,大幅改造的同時,亦是我新世紀國防軍亟待變革的關鍵時刻,宜對過去傳統攻、守勢的作戰思維或理論,重新予以界定與考量,突破防衛作戰戰略思維的困境,爭取未來戰場剋敵制勝的契機;僅就個人研究體認提出五點因應方案的新思維:(一)摧破大國利益得失的均衡;(二)建構多元化的嚇阻能量;(三)健全三位一體的動員機制;(四)創造軟性技術的決定效應;(五)掌握全面資訊科技的優勢;以此發揮「以小事大」、「以小搏大」的優勢作為。 八、研判中共國防戰略發展未來之走向:(一)擴大國防戰略自衛防禦的意涵;(二)堅持國防建設必須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三)繼續堅持人民戰爭思想與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四)堅持繼續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五)標榜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行為;(六)爭取制海權的掌握,重塑海洋經濟和海上安全的重要;(七)積極準備局部戰爭,爭取區域戰略主制權;(八)加速提高國防科技研發創新,強化軍事威懾效能。 九、不可諱言,中共國防戰略的發展,已從傳統人民戰爭的作戰方式,強調誘敵深入的陸戰殲敵原則、沿岸防禦的內向型海軍建軍方向、及被動、消極的國土防空角色,轉變為為打贏高科技條件人民戰爭的新陸戰原則、強調合成、機動、快速的地空立體概念、走出近海跨向海洋的海權擴張戰略、及凸顯空中邊境新概念之攻防兼備的空權戰略。 十、在合理的戰略考量與思維下,台灣面對中共「以小搏大」的戰略格局,在規畫國家安全架構時,如何以更前瞻性的手段,跳脫傳統上以有形資源的「量」,及無形主觀意圖的「質」,為核心的思維邏輯與決策模式,十分重要; 不論未來兩岸關係能進展到何種程度,國防武力仍是國家安全、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兩岸國防戰略構想及目標不一的情況下,如何催化出一個「新而有創意的架構」,來確保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勿寧是相當受到期待的;「大國事小以仁,小國事大以智」,如何化解雙方的對立、歧見,避免肇生意外衝突事件,以求同存異的精神,理性互動,正考驗著雙方政治領導人高度的政治智慧。

Page generated in 0.02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