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以巴和平進程―奧斯陸協議與路線圖比較研究 / Israeli-Palestinian Peace Process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slo Accords and the Road Map

潘紉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一直遭受阿拉伯國家的敵視對待。她建國後的次日即被其周圍的阿拉伯國家所組成的聯軍攻擊,企圖剿滅這個新生國家,這是第一次中東戰爭。這場戰爭導致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居民為逃避戰火,只好遠離家園,紛紛流亡至鄰國如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國,淪為難民。然而,這場戰爭卻是掀起長達超過半世紀的以阿(巴)衝突的序幕,因戰爭所衍生出的種種問題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得到真正的解決。 1990年代美蘇關係趨向和解,中東局勢隨之改變,在美蘇共識以及國際社會充斥著和平風氣的氛圍下,1991年的馬德里和會(中東和會)於是順利召開,為以巴和平進程開啟一個新契機。緊接著於1993年美國力促以巴雙方和談而最終簽訂《奧斯陸協議》,依據此協議,巴勒斯坦自治當局成立,以色列軍隊部分從占領土地撤出,以巴和平看似指日可待。然而,以巴雙方內部的強硬派皆反對該協議,以色列總理拉賓甚至被暗殺身亡,使以巴和平進程嚴重停滯。雖繼《奧斯陸協議》之後,以巴雙方仍陸續簽訂相關和談協議,但落實程度極為有限。 2003年美國、俄羅斯、歐盟及聯合國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提出《路線圖》計畫,期盼能夠重啟以巴和平進程。可惜效果不彰,雖然以巴雙方表達接受該計畫,以色列以十四點保留意見做為回應,而巴勒斯坦內部的激進派則堅決拒絕。 本論文旨在藉由回顧過往以阿之間的戰爭,嘗試了解兩個民族的衝突背景。然後透過探討《奧斯陸協議》和《路線圖》這兩份以巴和平計畫並加以比較,研究其對促進以巴和平是否有實質性的幫助。 本研究發現,《奧斯陸協議》雖未被完成,但對於以巴和平進程是有實質貢獻的,至少透過以巴雙方實質履行各自的義務,程度上雖未盡善盡美,畢竟也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路線圖》則對於以巴和平進程沒有實質貢獻,以色列透過十四點保留意見已表達不會朝向「最終地位談判」的路線發展。不論是以色列還是巴勒斯坦都沒有從該計畫中取得實質和平進展。 關鍵字:以巴衝突、以巴和平、奧斯陸協議、路線圖

Page generated in 0.02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