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乾嘉道三朝治理回疆西四城之研究賴永寶, Lai, Yong-B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主旨在透過「治理決策與治動」兩種層次為主的研究,以發掘回疆西四城的治理過程
及其特色,兼以瞭解該時期(乾嘉道三朝)治理西四城的績效。
本文前言部分,敘述研究之、方法和經過。第一章「緒論」,係扼要說明西四城的歷
史背景,和治理的自然、社會。第二章「經略西四城始末」,是按時間及事務性質之
先後,分別敘明邊防之情形,同時藉以發現其間的因果關係。第三章「屯墾、牧廠的
決策」,依事件的先後關係分四節敘述,詳陳該地屯墾的計劃、執行及人力規劃問題
,和牧廠政策與功能。第四章「政治指導與士氣」,政治指導係指清朝皇帝,對回疆
政治活動的指揮與監督,並分析其政治技術(策略運用)。士氣則代表該處行政階層
成員的活動效率。文分四節,內容盡可能以因果關係來貫串分析。第五章「統制與律
例」,分七節陳述通行於西四城的法規禁令及其作用,以顯示其治道之精神和社會狀
況。第六章「結論」,以治理西四城之意義為中心的研討,以為治理回疆的參考。
|
2 |
當代以巴衝突的宗教因素-以忠信社群(Gush Emunim)之發展和影響為例蔡業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立國,中東地區的國際關係開始急速緊張。一九六七年六月的六日戰爭,雖然讓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站穩腳跟,卻帶給信奉伊斯蘭的阿拉伯世界莫大的羞辱。在政治,種族,經濟利益與宗教等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東地區成為二次大戰後國際情勢的火藥庫。謀求和解的計畫雖然多次被提出,卻始終未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透過相關研究,筆者發現以巴衝突中,除了政治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之外,宗教社群意識所帶來的影響,亦不容小覷。長久以來,由於其獨特政經背景與地理環境,以色列各層面議題,令許多研究者嘗試由不同面向,如政治、經濟、社會、或人類學等殊異角度來探究、觀察以巴情勢。但筆者認為,若深入了解、探討,亦會發現宗教因素在其間所扮演之重要角色。本研究試著從以色列境內的宗教錫安主義,晚近屯墾區運動代表-忠信社群(Gush Emunim)之發展及影響為例,進一步探討其如何影響以巴之間的衝突和中東局勢。
在第二章「忠信社群的發展歷程」部分,筆者首先探討錫安主義和忠信社群的關係。錫安主義為世俗化的猶太知識份子所推動的民族主義運動,長久以來遭受許多人的反對,其中特別是猶太教團體的抗議和攻擊,本研究將探討忠信社群為何會接受並承認此項運動。接著筆者也將探討忠信社群的崛起和發展,以進一步了解他們興起和發展的原因,背景為何。最後,筆者也將他們和其他猶太教團體做個比較,以凸顯他們的差異性,並進而了解他們的特色為何。
在第三章「忠信社群的宗教信念」部分筆者首先探討他們的末世觀和救贖觀。對忠信社群而言,他們相信自身活在末世的氛圍當中,隨著以色列的建國,和一連串的戰爭,佔領行動,他們相信彌賽亞救贖計畫已經展開,本研究將探討他們是如何根據經典和著名的拉比著作來詮釋這些行為和現象。接著筆者也會探討他們的信念核心之一:猶太人和土地的神聖性。最後,筆者將探討他們對反對者的看法。
在第四章「忠信社群在現代以色列和猶太教之間所扮演的角色」部分筆者將探討他們對以色列政治、社會和傳統猶太教的影響。其中會提到他們如何透過政治,社會的力量來動員,推動群眾支持他們的屯墾理念。此外,也將說明他們如何回應傳統猶太教的挑戰和敵視。
在第五章「彌賽亞理論,基本教義理論與忠信社群」部分筆者試圖透過彌賽亞理論基本教義理論來檢視忠信社群。相信此探討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忠信社群。並透過此研究,也期待能夠和彌賽亞理論,基本教義理論進行對話。畢竟彌賽亞理論和基本教義理論只是一個泛稱,許多學者對其的界定有所不同,而每個宗教內部的彌賽亞理論,基本教義特色也有所不同。
在第六章「結論」部分將本論文的研究主題做一簡單回顧,綜合各章節的討論結果,並以當代的彌賽亞理論和基本教義理論的反省做為總結。
|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