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崛起強權理論化之研究—中國大陸的能力、意圖與行為模式

趙祥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前中國大陸的崛起意涵是什麼?隨著中國大陸崛起,當代中國研究成為顯學,學界也提出許多研究途徑,然而,對於崛起強權的本質卻因龐雜的論述而莫衷一是,缺少了系統性地檢驗崛起強權發展經驗的理論,以至於無法對變化快速的中國大陸有更具說服力的解釋。 透過回顧和評析學者,本文探索了權力轉移論與權力平衡論的爭論,以及強權興衰論和國際政治長週期論的辨析,從中提出一個具備「能力」、「意圖」、「結構」、「行為」四變項的崛起強權理論,其目的在於藉由抽取崛起強權發展歷程的核心要素,以觀察德國、美國、日本、蘇聯等歷史案例如何滿足崛起強權理論的假設。在理論的建構與案例的檢證後,以崛起強權理論為經,中國大陸從1991年後冷戰時期的發展為緯,畫出另一當代中國研究的新風貌,力求刻畫中國大陸崛起過程上較具一致邏輯的解釋輪廓。 本文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建構崛起強權理論的分析架構,能力上包括判別崛起與晉身強權的指標,崛起強權與體系第一強權在長時間上相對權力差距變化的推論;意圖上則演繹主要單元和單元的動機強弱和意涵區別,將崛起強權放在主要單元的分析上,延伸相對權力的變化如何造成認知樂觀與悲觀,進而判斷崛起強權對國際秩序的滿意與否;結構上包含闡述構成體系極數的強權必須具備的經濟力量與軍事力量的平衡,否則體系則因失衡走向變遷,並推論體系變遷所含有的結構動態觀念,引導出不同極數的體系變遷造成的國際環境的和平壓力大小;行為上則指涉認知與結構對軍事行為的強度產生的影響,分別為對外動武積極程度的用兵,以及對國際和平壓力反應的軍備。第二部分為回顧距今124年來德、美、日、蘇的崛起經驗,證實了崛起強權理論在歷史案例中的適用性,尤其在軍事行為的強度上如何反應崛起強權認知悲觀的假設。第三部分則以崛起強權理論解釋中國大陸在後冷戰的崛起過程,對其在20年間的「和平崛起」之原因提出新解,並簡要基於2011-2014年的歷史資料,預測中國大陸在短期未來上較有可能的發展路徑。 本文的研究發現主要有三個意涵,第一,重新檢視崛起強權的概念本質,提出具解釋力的分析途徑;第二,補充現實主義典範上對意圖描述的相對缺乏,彌補國家對自身發展的認知和能力變化的關聯;第三,解釋守勢現實主義與攻勢現實主義的理論差異,提出「更動國際體系」的主要單元功能。

Page generated in 0.01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