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女性專業工作者工作地位之研究:以台灣女醫師為例

許碧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以台灣女醫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質化研究的深度訪談法,研究發現,儘管專科選擇日漸開放,然而,在專科選擇及變遷的脈絡下,新世代的女醫師在醫療專業中仍是處於不利的地位,而影響其專業地位的因素來自專科選擇及變遷、經濟、社會文化及工作文化四個面向,研究結論摘要如下: 在性別角色意識型態、性別認同及女性生理特質交互作用的影響下,醫師的專科選擇呈現性別化的意義。而近年來專科選擇的變遷,早期熱門的外科、婦產科漸變成冷門科目,而皮膚、眼、耳鼻喉等科別逐漸成為熱門科別,在這樣的變遷脈絡下,研究發現,男性的認同在其中受到威脅,其企圖尋求妥協、修正或重構性別認同;同時,隨著外科、婦產科的逐漸冷門,女醫師進入這些科別的機會才逐漸提高,女性在醫療專業中勞動後備軍的景象明顯可見。 從經濟層面探究女醫師的專業地位,研究發現,在任用與升遷的過程中,存在著雙元勞動市場的任用標準,女性因其性別角色及生理因素而被認為是更不適任的醫師,且影響其人力資本條件(如經驗、資歷等)的累積,所以,即使男女擁有同等的條件,雇主也可能在主觀性別角色意識型態影響下,將女性排除在升遷之外。另一方面,來自性別角色意識型態及資主義要求利潤最大化的雙重壓迫下,女醫師對管理職位大多興趣缺缺。 至於從社會文化層面探究女醫師的專業地位,研究發現,醫師專業工作本質呈現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適任醫師」往往是建立在對男性的認同上,專業訓練的「時間」設計在以男性為主的思考下,女性更可能被烙印成「二流醫師」,而女性再生產的能力被界定為私領域事情的狀況下,「產假」制度形成一種既為女人,復貶抑女人的矛盾狀況,醫療專業環境不友善的狀況,也可見於硬體設備中缺乏女性的值班室。另一方面,在性別分工的意識型態下男女醫師的工作與家庭呈現不對等的發展,男醫師有「醫師娘」支持其工作與家庭,而女醫師結婚則只能去當別人的太太,而在工作與家庭間疲於奔命,所以,女醫師往往必須運用諸多方法始可同時兼顧兩者。 最後,從工作文化探究女醫師的專業地位,研究發現,醫療工作中類似家庭網絡的「父女」或「兄妹」的照顧關係,是建立在女性對男性權威的服從上,而女性想要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專業中成功,最好的方式就是「工作如男人,行為像女人」。

Page generated in 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