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張東蓀政治思想研究—國共之外的第三條路1920∼1940年代

劉啟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嘗試以張東蓀1920∼1940年代所發表過的文章或書信來梳理他的政治思想,並企圖以國共之外的第三條路作為整體的脈絡。 1920年代的張東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展現在於中國社會主義論戰,提出渾朴的社會主義做為總原則,所指為一個未來的趨向,是一種人生觀,而非某種具體的社會主義主張。主張「資本主義必倒,社會主義必興」的階段論,將社會主義視為未來的目標。因中國的勞動階級並未成熟,反對在當時的中國實現馬克思主義。 1930年代的張東蓀則提出了修正的民主政治,其總原則是進步、公平與自由。政治上主張根據效率的科學與個性差別的科學與民治主義相互調和,經濟上是調和資本主義與蘇聯國家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配合行會主義,三者形成全盤計畫的混合經濟。基於實行共產主義,一切生產工具收歸國有,易流於官僚政治之弊,並反對廢除私有財產,張東蓀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仍是堅持反對在中國實行。 1940年代二次戰後,張東蓀提出新型民主的概念,總原則是一個計劃性的社會,自由、平等必須在不礙於生產的界限內發展,但強調文化思想上的自由是絕對必須保留。政治上主張聯合政府。經濟上主張採取社會主義式的計劃經濟。在對革命的態度上則有了重大的轉變,不再全盤否定革命的正當性。 張東蓀在《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一書中主張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概念基型,在現實上實行民主主義或社會主義僅是實踐方法上的不同,最終欲實現的目標皆是自由與平等。張東蓀的政治思想是以此為基礎,具體展現為國共之外的第三條路的政治主張。

Page generated in 0.387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