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蘇偉貞論蘇偉貞

歐陽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七○年代末期的蘇偉貞:同時具備小說同業、編輯、研究者三員身分,引領三重角度「張看」。 歷經角色轉變的蘇偉貞,透過其觀看視野,從其評論文字又是如何看待身為作家的蘇偉貞不同時期的文學創作。試圖用「研究者蘇偉貞」的評論技巧及其提出的文學藝術、文學觀念如何反應在「作家蘇偉貞」的文本創作。且檢證「作家蘇偉貞」的創作是否服膺於「研究者蘇偉貞」的審美規準。當這些角色都是同一人時,彼此間的角色是否有所衝突,抑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便是本論文欲探究多樣的蘇偉貞是如何看待自我,演繹自我。如何在文學舞台上展演出屬於自我的獨特風格,建構屬於自己的島嶼。 先剖析八○年代台灣女性小說的發展對蘇偉貞作品所造成的影響。藉由蘇偉貞的博士論文《描紅 : 臺灣張派作家世代論》評蘇偉貞為「頹廢美學代言人」為審視主軸,向外延伸探究其作品中的頹廢意識,分析文本中頹廢形象的塑造。而「真實與虛構的寫作姿態」不斷被提出討論,蘇偉貞是如何針對其文本剖析刻畫?文本中呈現出的主題是否符膺其所提出的美學論述。當蘇偉貞被當代定義為張派系譜傳人時,又如何看待這樣身分的自己。希冀從張愛玲文學再出發為主題,探究蘇偉貞與張派的承繼與背離,是堅持走張愛玲路線亦從張愛玲出走?而蘇偉貞又是如何建構出自己的島嶼? 本論文欲對蘇偉貞如此多重身份的「張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論述研究者蘇偉貞如何評論作家蘇偉貞,作家蘇偉貞的作品是否服膺於研究者蘇偉貞的評論美學規準。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