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當代散文的空間意識及其書寫型態

陳伯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相對於空間,時間的研究在古今中外各個領域都受到極度的重視。事實上,根據研究指出,時間的概念比空間概念生得要晚,所以從各民族的語言來看,時間概念往往要借用空間概念來表達。人類早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相當模糊,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空間的概念。儘管空間概念的形成早於時間,但是人們對於歷史、生命、歲月的關懷似乎遠遠超越於對空間的認識。   回顧台灣的現代散文創作,即便是近三十年來各式各樣散文題材的勃興,懷舊主題仍是歷久不衰。懷鄉、懷人、懷事、懷物一直是現代散文的創作主流。如果我們的時間概念往往依循著空間,那當這些懷舊文章無論是揭示了歲月與個人生命歷程的糾纏或是大歷史大時代的洪流沖積,散文家創作當時有意無意依循的「空間意識」為何?如果作者無意書寫空間的情況之下,他無意識透露出的空間感如何?如果是有意識書寫空間,那麼又如何進行藝術性的經營,顯示了什麼效果?除了懷舊文學之外,空間議題的漸次關注或多或少影響了創作者的視野,旅行文學與都市、鄉土文學,都是與空間書寫密切相關的文類,也勢必影響讀者的視野。諸如此類的問題,是作為散文研究時,必須思索的。   「空間」作為一獨立討論的範疇,關涉到散文情感和思緒的研究。   我們以此作為討論的出發點,將逐步顯現空間的政治性與實踐意義在散文中的構成。換言之,我們研究散文的文本空間時,無可避免地討論著不同空間型態所具備隨之相異的關懷,但是在充分掌握之後,本文企圖回歸散文藝術構成的原則──思索「空間」如何在散文中更有效地進行文學性的經營。確定了這樣的論述策略,我們就更容易分辨出既有的研究成果,能夠分別在什麼層次上給予本文協助與啟發。也就是說,從「藝術性」和「議題性」兩大方向進入散文研究,我們會發現,徒有「議題」的研究,恐怕會使文學作品成為附和「議題」的文獻/文宣;但若在缺乏議題作為討論的對象,單單從「藝術性」的角度分析散文,又有落於修辭格分析的困境。其實,題材與技巧常常在不同的程度上相互影響,我們確立了本文的策略與方法,即是將散文中的「空間意識」以及「書寫型態」提在平衡等重的位階,避免偏廢。

Page generated in 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