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銀行業辦理應收帳款承購業務所面臨問題之研究

王國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在1992年產生了大變化,15家新銀行自1992年初陸續開行營業,由於每家新銀行均握有至少一百億台幣的資本,其可創造的槓桿及乘數效果,使放款市場頓時多出數兆元的潛在供給,為了搶奪客戶及快速建立規模經濟,新銀行的授信政策遠比老行庫積極進取,大量資金流向以股票或不動產為擔保品的放款市場。豈料股市及房市相繼反轉,許多銀行遭受嚴重損失,握有的股票、房地產擔保品難以脫手,及至1997、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我國的受創程度雖然不如南韓及東南亞諸國嚴重,但已足夠惕勵國內銀行業省思過去業務方向及授信政策的偏差,不再以取得實質擔保品為授信的唯一條件。 為了因應泡沫經濟的破滅,銀行業主動修正授信政策,積極尋求業務的創新,藉以增加收入來源,因而產生加強承作以實質交易為基礎(transaction based)的授信案件之思路,而我國廠商面對國內及國際貿易都有買方市場日益強化的趨勢,亟需解決交易習慣改變及貿易條件惡化所帶來的買方信用及資金週轉問題,適逢財政部在1997年開放銀行業申辦應收帳款承購業務(factoring),該業務的特性正好可以滿足銀行業及廠商雙方的需求,自1998年以來,我國已有30 家左右的銀行投入該業務的市場,該業務已成為銀行企業金融貿易融資業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筆者發現我國銀行業辦理該業務所遭遇的諸多實務問題,至今仍缺乏來自學術面的研究探討,國內現有的相關著作及論文,大多側重在該業務的發展史及基本功能的介紹與探討,較少觸及實務性及普遍性的探討,對實際從事該業務的資深金融業者而言,比較具有意義的,應該是針對該業務的法律架構及相關權利義務所作之研究,然而,純粹從法律角度研究該業務的論文,往往較為艱深,多數不具法律背景的從業人員恐難快速理解,因此,筆者希望藉由本次研究與論文寫作,將所認識之應收帳款承購業務及國內銀行業辦理該業務之實況與面臨之問題,以深入而廣泛(以涵蓋的銀行數目而言)、理論與實務兼顧的方式留下紀錄,提供銀行業者、主管機關及其他對該業務有興趣的研究者作為參考,並期待所提出的建議可以為該業務在我國的健全發展產生貢獻。 本文的研究主題為我國銀行業辦理應收帳款承購業務所面臨之問題,因此,研究的對象只限於在我國營業的銀行,包括外商銀行在我國之分行,研究的範圍是我國銀行業辦理該業務的歷程與現況,重點則在於銀行業辦理該業務所面臨的內外在限制與問題。 為了瞭解國內銀行業辦理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的實際運作情形,筆者根據10多年來從事該業務的親身經驗,設計了一份涵蓋範圍較廣且深入的問卷,透過抽樣的方式委請實際從事該業務的銀行人員予以填寫,並輔以人物訪談的方式來增加資料的正確性,然後將回收的問卷資料加以整理、分析,期能藉問卷調查的結果反映銀行業辦理該業務的實況。

Page generated in 0.0131 seconds